第66篇 自我转变——转型的迷茫期

2019-01-01  本文已影响13人  小默笔记

转变的第一个阶段是结束,第二个阶段是迷茫。

迷茫源于意义感的缺失

当真正结束的那一刻,很多人感觉到的,不是焦虑,而是解脱。因为他们从某个困扰他们的问题中解脱出来了。

但是结束不是答案,相反,它会给我们提更多的问题。结束之后,迷茫就来了。

人的意义感有两个重要来源,一个是目标感。人是通过有价值的目标把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连起来的。如果没有目标,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变成一种凑合的状态,这时候,他们就会变得空虚,缺少力量。

意义感的另一个来源,是人际关系。事实上,人的意义感是在关系中编织出来的。如果你在生活中很孤独,缺少亲密关系,你不知道谁真的在乎你,你同样会觉得空虚和无聊。

当我们跟原来的关系、原先的身份、原来的目标脱离的时候,我们也暂时失去了产生意义感的土壤。旧的生活已经过去了,而新的生活还没有到来。

这个时候,我们处在意义感的真空里,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会去往哪里。

迷茫的三种典型心理

迷茫像是一个特定的容器,只不过这个容器装的不是空间,而是你一个人的特定人生阶段。在这个容器里,你需要整理过去,孕育未来。

第一种反应:人们试图回到过去。

在心理上,我们会以各种方式,试图跟过去建立联系。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拿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的做比较。

结束通常意味着损失,而损失常常会带来巨大的痛苦。迷茫期需要我们去消化和适应这种损失。更有甚者,我们会后悔。

身处迷茫期的人,会问自己:

“为什么别人的生活能这么安稳,我的生活却要这么折腾?”

“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是不是我自己有问题,才会经历这些?”

这不是我们心理素质差,而是大脑应对结束和迷茫的方式。大脑会抗拒这些变化,让你尽快回到那张“意义之网”上,哪怕你心里指导,原先的那些意义,已经不再适用于你了。

可是,当我们发现自己回不到过去的时候,我们就会有第二种反应。

第二种反应:尽快结束迷茫,到达未来。

如果我们不尽快找到目标,就会不停地责怪自己。更进一步,我们会尽快选择一个开始。比如马上找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或者在分手以后马上陷入另一段恋爱,来逃避这种虚无和迷茫的感觉。

因为躲避这种迷茫期,他们的转变也在中途就终止了。

我们就是需要低落和迷茫。转变有它自己的节奏,就像你没法略过冬天去经历春天一样,如果你急着让自己更积极、更充满自信,这反而会打破转变的节奏。

这段时间,也许你可以允许自己难过,允许自己无所事事,你只要耐心等待,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变化发生。

第三种反应:精神生活变得敏感起来。

既然回到过去和来到未来都既无必要,也无可能,继续呆在迷茫中,人就会变得敏感起来。

对精神生活的敏感并不是简单的矫情或者抑郁。

当人们从原有的意义中脱离之后,在新旧交替的阶段,他们获得了一种空间,跟一个更深更广的精神领域建立起联系,从更本质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生活。

也许人们在这个阶段体会到的东西,就是佛教说的无常,带着一些通透和悲悯。

在迷茫期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发生,它却是重要的。在这段期间,旧的意义,在被慢慢清理掉,那些新的意义,正慢慢长出来。

迷茫期在积蓄着重生的力量。

“病就是一种方法,有机体用以从生疏的食物中解放出来;所以我们只须让它生病,使它有整个的病发作,因为这次是进步。

亲爱的卡普斯先生,现在你自身内有这么多事情发生,你要像一个病人似的忍耐,又要像一个康复者似的自信;你也许同时是这两个人。并且你还须是看护自己的医生。

但是在病中,常常有许多天,医生除了等候以外,什么事也不能做。这就是(当你是你自己的医生的时候)现在首先必须做的事。”

病事有机体让自己康复的方式,就像迷茫是让我们重新清晰的方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