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渣,到学霸
学习成绩问题,是中学生和家长们都无法回避的。孩子们问过我:“为什么很多学霸看起来很轻松?他们到底有什么秘密?”,或者“为什么我努力也没什么用?”,甚至是“我已经厌倦学习了”。
学霸的秘密:
一,要有源动力!
学霸们从小(或者从某个契机开始),一定反复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收益,包括:
成就感(好成绩也是成就感),
知识新奇有趣,
被肯定认可(老师同学朋友的认可),
生活中的应用的乐趣,
用知识助人的乐趣,等等;
因此积累形成了“学习有乐趣有好处”的信念,
才会愿意把精力反复投入学习中去。
所以教导孩子学习的第一步,一定不是教训或者挫折,而是成就和乐趣。
如果想恢复学习能力,也一定是先找到乐趣和价值,才会有灵感和动力。压力和奖励,都不是长久之道。
他们是如何积累到乐趣的呢?这就讲到
二,要有学习方法!
1,学霸第一步,接收知识:
眼睛,耳朵,触觉,感觉,都会动用,所以印象深刻,当然,他们也会做各类笔记;
反之,是“百毒不侵老学渣”:
如果无法接收知识,成绩肯定一败涂地。
多数孩子最初是因为吸收困难,或者外在的(老师家长同学)打击否定,
积累才演变为拒绝接收课堂知识。
但是孩子们通常不能承认自己“无能为力”,
就用嬉笑打闹来替代上课听讲,
所以被同学们戏称为“百毒不侵老学渣”。
2,学霸第二步,理解知识:
理解知识点的基本意思,并且放在上下文中理解。学霸们会在脑子里不断归纳,准确,同时精炼。
反之,是“辛辛苦苦小学渣”:
“小渣渣们”认认真真的听课做笔记,但没有在脑子里过一遍;所以,他们的理解很可能是不准确的,或者抓不住重点。
3,学霸第三步,知识关联:
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这个意思。知识点理解之后,再关联起来。
每个人的大脑差不多都是1000亿个神经元组成,所谓“聪明”,就是这些神经元之间组成的关联多,所谓“笨”,就是神经元之间的关联少。就像城市之间如果建好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我们的行程会很方便;反之在荒草丛生的城市找到某栋房子会很艰难。
比如一道数学题,主要考察哪些知识点?是否有知识点的延伸或者变形?和学过的其他知识有什么关系?学霸们在每门课中会刻意的思考这些,而不是应付了事。
反之,是马马虎虎中等生。
所谓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指仅仅吸收和理解了知识,但是不能产生关联,知识处于孤岛状态,很难被搜索出来。这也是学习成绩上不去的原因。
4,学霸第四步,反复验证:
关联之后是验证,也可以叫做“质疑”,很像“扫雷”游戏。不断验证可能出现的各种例外,意外,也像机器的“试运行”,如果反复试验都能通关,这个知识点就真的学扎实了。
反之,是“忽上忽下小聪明”。
如果缺少质疑和不断重复试验(做题也是试验),即使知识点有关联,很多学生还是会“失手”,而且自己还不明就里。其实“失手”代表知识有漏洞,或者技能不娴熟。
学霸都在意学习的“有效性”。上述这些过程是在大脑中完成的,有效的学习,并不一定是在书桌前摆出苦读的姿态。所以才会让外人产生“学霸反而不学习”的错觉。
5,题外话,“高分低能”又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学习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完全割裂,不能应用,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
反之,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应用,就是“精英”;
三,要有好习惯!
我更喜欢把“学习习惯“称为“节奏感和韵律”。
因为这是通过不断获得的成就感,长期积累形成的。
不仅仅是靠自我管理的训练。
学霸的秘密解开了,做到并不容易。“知道”和“做到”之间,有很长的路呢。
为自己做点什么吧!
先看看自己处于哪种阶段?
然后可以试着问问自己----
你打算让自己或者孩子,做个学习上的强者吗?(如果满分10分,你的意愿是几分?5分以下的不用往下看了,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意愿,一切都是无效的)
你打算为自己、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花多长的时间?
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第一步是什么?
如果这些问题能想清楚,恭喜你推开了这扇门,看见了前行的路,和照亮前路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