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27 傲娇的唐朝人也有“自媒体”?来看看他们怎么晒才华
文/杜豆豆
傲娇的唐朝人也有“自媒体”?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晒才华的——

在唐朝这个张扬的时代,太谦虚可不行。是骡子是马,你得拿出来遛。若你总是摆着臭架子,等着别人三顾茅庐请你出山,一辈子也没戏。
唐朝人的观念是:展现才华,实现梦想,要靠你自己来宣传。
那时没有互联网,他们怎么宣传自己呢?
这可难不倒想象力丰富的唐人。他们有自己的“自媒体”——诗墙、诗板、诗瓢、诗屏。

起先,唐人是在闹市、名胜、驿站、寺院这样的地方,反正哪儿人多就找哪儿,选一面显眼的墙壁,粉刷干净,做成“诗墙”。然后,来来往往的人,甭管是谁,都可以把自己写的诗题在上面。想想很有意思,原来唐朝那会儿,就已经知道“流量为王”了。
墙上的诗越题越多,可唐人诗才泉涌,挡也挡不住,没地儿写了。有些聪明的唐人就做了个变通,把一块块木头制作成薄薄的板子,然后在薄板上题上自己写的诗,把板子悬挂在墙壁上。这下,不仅墙壁上能容下的诗作多了,而且更新起来也容易。这小小的木板,就是“诗板”。
张祜在《题灵彻上人旧房》中说:
“寂寞空门支道林,满堂诗板旧知音。”
郑谷也有诗《送进士吴延保及第后南游》:“胜地昔年诗板在,清歌几处郡筵开。”
可见当时诗板的盛行。

后世的文人,比如元代的辛文房,在《唐才子传·章八元》也有记载:“初长安慈恩寺浮图,前后名流诗版甚多,八元亦题,有云:‘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 还有清代马曰璐《哭洴江太史》的诗:“忍看闲房诗板在,暮帆驰影落平田”,都可看出诗板的盛行。
后来,不仅是热闹地儿提供“诗板”,就连那些荒僻山野里的老旧寺院、驿站客舍,也都给随时可能诗兴大发的唐人准备诗板。唐人爱诗,男女老少,不拘是谁,不限学历,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把自己的诗作挂出去。既然没要求没限制,想必不入流的歪诗劣诗也不少,真正的好诗人就不免站出来“拨乱反正”一下。
据说刘禹锡当年就做过这样的事。他在离开白帝城时,路上发现一面诗墙上挂满诗板,就止步观看。没想到越看越生气,一大堆坏诗!于是,他毫不客气地将它们统统摘下,只留了几首佳作。

除了诗板,还有一种极其浪漫的“诗瓢”,有点类似现代的“漂流瓶”。
那些隐居山中喜幽静的人,作了诗,写在纸上,封入一只葫芦中,任它随清水溪流,只愿这心灵的歌,能得有缘人倾听。唐代僧人唐球就曾用诗瓢投放诗作,后作诗感慨:“斯文不沉没,方知吾苦心!”
还有一种比较私密的方式,就是“诗屏”,属于“仅好友可见”一类。
唐人将诗题在屏风上,家里来了客人,都能看得到。不过,唐人并不总在屏风上题自己的诗,他们也会将好友或偶像的诗题在屏风上。比如白居易就曾经将好友元稹的100首绝句题在自己屏风上,元稹为答谢好友的给力“转发”,便将白居易的诗写满了一座寺院的墙壁。
白居易由此而感叹:
“君写我诗盈寺壁,
我题君句满屏风。
与君相遇知何处,
两叶浮萍大海中。”

诗墙、诗板、诗瓢、诗屏,唐人为宣传自己,奇招多多。不过,这也说明,唐代是一个崇尚自我实现的时代。
有梦想,要靠自己成功;有才华,要让全世界知道。这就是傲娇的唐朝人!
(本文结束)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简书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