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读古诗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晨起拉开窗帘,并未像天气预报那样下雪,太阳还是照样升起,古人是怎么过冬的呢?
我坐在电脑前,心里想,天气预报也有不准的时候,昨天预报今天有大雪,雪却没有如期而至。网上查阅的文人雅士写的以“雪”为题的作品,今天写文没法参考了。不对,不下雪就不能读“咏雪”的诗词了吗,显然不是。
我不会写诗,却读过不少诗,脑子里存储了不少古诗词。敲着键盘,看看窗外的阳光,开始搜索脑子里的存储,以大脑想起的时间先后为序。
最早想起的诗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后、红军东征前夕写的。毛泽东是南方人,乍到陕北,看到北方瑞雪,非常兴奋,诗兴大发。词是诗的变体,也叫长短句,这首词,上阕是雪天的壮丽风景,大好河山;下阕是革命家的雄心壮志,历史情怀,以及鄙夷历代帝王,怀抱必胜信心的坚定意志。
重庆谈判时,这首豪情满怀的诗词发表在《新民报·晚刊》上,编辑是吴祖光。重庆谈判后仅四年,毛泽东就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每当读到这首词时,就会想到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想到无数革命先烈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
记忆中有关雪的诗,第二首是柳宗元的《江雪》。这首千古绝唱,能背诵的人也不在少数,四岁的孙女已经会背诵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太大,飞鸟无处栖身,白茫茫,千山万壑,山路小道,寂无一人。画面像影市视镜头,缓缓摇到江面时,有一个穿蓑衣的老头缩颈在独钓,他钓的不是鱼,而是“寒江雪”;一种孤寂、深长的空灵感掠过我的心头,像一种启发世人开悟的声音。短短二十字的绝唱,把江雪植入人的心灵,让朝廷的逐臣、失意的士子在辽阔虚空中得到了解脱。我一直怀疑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灭绝师太的名字是受了这首诗的影响。
我还想到张打油的咏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咏雪诗。世人多认为粗鄙的、是无病呻吟的,我却不这么看。你看,雪下得很大,一场白雪覆盖乾坤,只有井口露出个黑洞,不是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吗?后两句非常准确且形象生动,不是一般人能作的,现在好多人号称打油诗,其实写不出张打油的咏雪诗水平的。
关于雪的诗句,我欣赏的还有“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不可能一一写来,喜欢的朋友可以慢慢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