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孔子、论语

2022-06-04  本文已影响0人  浅九曲

学习内容来源百度百科。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父名叔梁纥,母为颜徵在。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幼年丧父,家中贫困,青年时曾为委吏、乘田等官职。曾问礼于老聃,问官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博闻强记,学识渊博。

公元前500年,相定公,使齐国返还侵占鲁国的地域。公元前499年,任中都宰,后升大司寇,摄行相事,诛佞臣少正卯。

公元前496年至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公元前484年(周敬王三十六年)归鲁,一边在杏林设坛教徒,一边从事于著作,经他所删定的书,有《诗》、《书》、《礼》《乐》《易》《春秋》。

公元前479年去世,葬于鲁城北泗上,即今之孔林。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黩百家,表章六经”,确立巩固了孔子学说在中华文化中的主轴地位。

后世统治者或儒生尊称其为圣人、文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论语》内容以散文、小品、随笔为主,文字多幽默诙谐,且常在嬉笑怒骂中道出读者的心里话,因而颇受欢迎。

孔子相关大事件

公元前551年

孔子出生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城东南尼山附近;今尼山下有“坤灵洞”,传说为孔子诞生地)。因父母祷于尼丘山而生,故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35年

孔子赴宴被拒

公元前535年,孔母颜征在卒,此后不久,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公元前532年

初入仕途

公元前532年,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恰逢亓官氏生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公元前531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

公元前525年

问官郯子

鲁昭公十七年,郯子来到鲁国朝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

公元前523年

孔子学琴

公元前523年,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认为可以了,但孔子却觉得未得其数。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至琴人合一,才罢休。

公元前519年

乡间收徒

公元前519年孔子二十三岁,在鲁国乡间办学,学生有颜由、曾点、冉耕等,由此开私学之风。

公元前518年

从师苌弘

公元前518年,前往周国,专门造访苌弘,对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而虚心求教。

公元前517年

受齐景公赏识

公元前517年,鲁国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齐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认为君臣父子,因各司其职,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公元前504年

出仕修经

公元前504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因而退隐而修著《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到达齐国。

公元前499年

孔子出仕

公元前499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孔子诛杀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曝尸三日,鲁国大治。

公元前498年

离开鲁国

公元前498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孔子因此采取了隳三都的措施,拆毁三桓所建城堡,此事未成,矛盾暴露,孔子被迫离开鲁国。

公元前496年

周游列国

公元前496年,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其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多次被困遇险。

公元前484年

孔子返鲁

公元前484年,年近七十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尊为国老,但未受鲁哀公的任用,这段期间孔子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

公元前482年

兴私学,广收门徒

公元前482年,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遂专心执教。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士。

公元前479年

孔子病逝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