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猝死其实都“蓄谋已久”? 实时心电监护保健康
2018年10月20日下午3点5分,互联网保险平台大特保创始人、CEO周磊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于上海永久的离开了人世,享年45岁。消息一经确认,立刻震动了整个保险创业圈。作为国内首家专注健康险的互联网创业平台,周磊曾说过:保险的本质就是和健康赛跑和自己赛跑,但令人唏嘘的是他还是没能跑过健康!

最近几年,关于猝死的新闻不少——10月11日,一位35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高校老师在听课时猝死,突然心脏骤停,抢救无效,不幸去世,而在师生们的眼中,他有着很好的身体素质,参加教职工马拉松比赛获得过前五名,平时总是“笑盈盈、充满活力的样子”;还有25岁的mb皇冠级女店主因过度疲劳致死,zj电台年仅25岁的女主播突发心肌梗塞猝死……
而最近《生命时报》也报道称:我国心血管病患人数为2.9亿,估计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每9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秋冬季是心梗高发时段,它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是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有年轻化的趋势。
为什么会猝死?
有很多网友很疑惑:那些猝死的知名人士,肯定比我们更懂健康,每年体检肯定少不了,为啥还会猝死?这体检到底有没有用啊?
在我们日常体检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往往少不了,为啥这些图就不能看出点心梗的一二三呢?
我们先打个比方:
心脏作为人体发动机,好比一个房间
有门——心脏瓣膜
有电线——心脏传导系统
有水管——供应心脏血管
心脏超声查房间大小,墙壁厚不厚,门关得严不严,但是对于心梗确实查不出什么,而心电图不太正常,也不代表你真的会有心脏病之类的疾病。
体检也拿猝死没办法,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它把魔掌伸向一个又一个生命?
心梗到底怎么发生的?

那些给心脏供应含氧血液的血管,我们称之为“冠状动脉”,很多情况下,冠状动脉“生锈”了,只是我们不知道。就是这些冠状动脉的内壁渐渐被脂类沉积物附着占领了。
当我们不断摄入的高脂食物涌入到血管里,斑块会增大、硬化甚至发炎,血管越来越窄。

某一天受到情绪激动等外界的刺激,血管剧烈收缩,斑块脱落或者裂开,血液凝块会在几分钟内在其周围形成,本来就已经很窄的“水管”此时完全被堵死。
供应给心脏血液的通道被切断,心肌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心肌细胞在几分钟内开始受损、死亡。
于是,就心梗了。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情况会迅速恶化,受伤的肌肉可能不能泵血,心梗会发展成猝死,悲剧就发生了。
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谋已久?
猝死,貌似一个突发事件,但其实,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谋已久。同济医院心血管专家说,猝死是有原因的,可分为内外两方面诱因。这些诱因是长期形成的,所以,说它“蓄谋已久”并非没有根据。
在对大量临床病例的分析中,医生们发现,平时看似健康的中青年人的猝死,跟外因——不良生活方式关系密切!
常见的主要不良生活方式如:
锻炼和睡眠不足:
很多职场人每周锻炼时间甚至少到不足1小时,每天睡眠时间不足五小时。锻炼和睡眠不足,体质下降,过度劳累、精神过度紧张这些因素会引起血压升高,血管损伤,加重心脏的负担。
烟酒过度:
喝酒过度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引起心血管问题;而吸烟已经证实对心血管有明显的损伤。
长期熬夜:
熬夜危害有多大,不说大家也知道,是万恶之源,超负荷运转的身体很容易引发心肌梗塞、心脏病发生。
还有未发现的内因:
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先天性心脏病等,其实这些异常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容易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有“三高”、心脑血管病或肥胖等基础病的老年人,“内因”十分明确,只要重视治疗、控制好病情,风险反而可能下降。
而中青年人身体异样,第一反应就是估计最近太累了,休息休息就好,特别容易忽视潜在的健康问题,种种危险因素与不良习惯悄悄形成叠加效应,更加让人“猝不及防”。
过半猝死两周前有先兆
的确一部分猝死可能先兆不典型,在女性和老年人中表现出的症状更不明显,主要的信号可能仅仅是虚弱和疲劳。更可怕的是糖尿病患者,他们传递疼痛的神经反应迟钝,心脏病发作可能是沉默的,毫无征兆。
但也有半数以上在发生前两周出现了明确的表现,患者会自觉身体和心理负荷过重,通常会表现为胸闷、胸痛,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厥;情绪焦虑、失眠;外界诱因导致的不能入睡;生活方式诱因导致的巨大心理压力等。
如果出现这些不适,就应积极进行医疗干预。
可是,很多人只在出现心绞痛才引起重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很多心脏病发病的症状是一种“窒息感”,甚至是“濒死感”,这种症状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短的只有十几分钟。正因为这些症状很短暂,很多人以为“只是一时不舒服”,结果一旦发病就猝不及防,生命稍纵即逝。
预防永远最重要!

血压仪、血糖仪早就普及的今天,心脏病突发猝死的事件不断发生和增加,所以能随身测心电的智能穿戴是非常有必要的。
jsk智能手环提供可视化的心电图,3秒显示心电波形,让用户可以直观的看到自己的心跳情况,健康监测更专业,结合大数据以及云平台的专用算法,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持续的监控,通过可视化的健康报告,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jsk智能手环具备医用级的高标准,可记录捕捉异常心电信号供在线医生及医院医生参考,智能结果分析(采用美国最新心血管疾病数据分析)自己也能轻松看懂结果,更有国内心血管专家团队在线解答,让心脏健康也更有保障。
jsk智能手环已经在天猫正式发售,有意入手的朋友不要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