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重读 2022-04-20
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
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活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爱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求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
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
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
负面标签的消极影响很明显——例如用“懒惰”和“愚蠢”这样的词语形容人。
不带评论的观察,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
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
要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的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2、指责对方,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可能会感到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4、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可能会想“她伤心是因为她需要体贴和支持。”
评价往往暗含着期待。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真诚待人比委屈求全更为可贵,如果别人感到不安,我们可以认真地倾听,但无须责备自己。
第六章 请求帮助
提出具体的请求,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希望对方做什么。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
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
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
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偶尔我们无法关心他人,可能是因为我们自身正处于痛苦中,无法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倾诉吧,也许会得到援手。
让人意识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纳。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第八章 倾听的力量
通过倾听,我们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会使自我表达更容易些。
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要显得强硬的时候。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
第九章 爱自己
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的成长。
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的挫折——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
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人的行为总是服务于自身的需要及价值观——不论它是否能够实现目的,也不论我们事后是感到庆幸还是遗憾。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不论你选择做什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第一步 列“不得不”清单
第二步 向自己坦白:做是因为你选择做了做它们,在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行为是你的选择,填下以下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做:“我选择做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
“金钱”不是一种需要,它只是被用来满足某种需要的的无数种策略中的一种。
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同一件事,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
生气的原因也许不是对方做了什么,而是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愤怒的核心是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而不是去满足需要。
批评和指责使人倾向于自我保护并变得更有攻击性。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停下来,深呼吸,什么都别做
体会自己的愤怒,留意我们的指责
体会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表达此时的感受和需要
第十一章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当我们为了回避惩罚去做事情时,我们可能会忽视事情本身的价值,而陷于对失败的忧虑。
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
沮丧是因为正处于激烈的内心冲突中,无所适从。
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
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
对方做什么事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即使做的不怎么样也是值得的!
生活永远等待人们以一己之身去领略生命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