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孩子多发传染病,复阳堂告诉家长看护要当心
春季是很多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以下几个疾病尤其传染给儿童,需要家长们特别注意。
1
手足口病
是由于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A16和EV71,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常在幼托机构集中发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疱疹,重型可引起脑炎、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病传染性很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及污染的物品感染。引起该病的病原多种,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而多次发病。传染期为发病前数天至皮疹消退后3周;目前已有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疫苗投入应用。
2
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肿痛为临床特征。全年均可发生感染 ,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本病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本病及早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3天后为止,集体机构中有接触史儿童应检疫3周。目前已有疫苗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3
水痘
是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冬春季多发;临床特点为皮肤粘膜相继出现和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等皮疹,也就是“四世同堂”;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本病传染期从出疹前1-2天至病损结痂,月7-8天,对有接触史的易患儿,应检疫3周。目前水痘疫苗能有效预防。
4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以冬春季节发病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与患者密切接触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亦可传播。本病可获得终身免疫;本病传染期出疹前后5天,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出现并发症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对接触麻疹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目前已普遍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但仍可见散发病例发生。
5
风疹
是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疾病。临床表现轻度发热、咳嗽、全身皮肤出现细沙样玫瑰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等;本病预后好,传染期至出疹后5天。
6
猩红热
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为发病高峰。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糜烂,全身布满猩红色皮疹,最后脱屑脱皮为特征。多见于3-7岁儿童,少数患儿因诊断治疗不及时于病后2-3周后并发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本病潜伏期1-7天,平均3天;本病及早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咽拭子培养链球菌阴性时解除隔离。
对于出现以上症状者须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及时隔离,及早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患病期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卧室温度、湿度适宜,避免受寒,床铺被褥舒适柔软,环境安静。
注意补充水分,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对于出疹性疾病注意勤剪指甲,避免抓挠引起皮肤破损留疤。
对于患者衣物应该注意消毒。
以上这些疾病流行期间,家长应该怎样为孩子做好防护呢?
在流行病流行期间,勿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发现疑似病人,应及时进行隔离,对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可给予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预防,比如二花泡水等;
加强身体锻炼,平常多户外活动;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补充些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合理营养供给,增强机体免疫力。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阳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对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