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

2022-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哪有什么永恒

九月来到最后一天的时候,心里的空落和惶恐有点儿藏不住。

疫情封关近三年的香港,上周五将来港回港隔离政策调整为0+3,且登机前无需核酸检测,未打齐针港人亦可返港。

消息一出,各大航空公司网站立刻被挤爆,机票上涨,热门目的地如大阪,订单激增73倍,其中很多人直接把目标对准了为期两周的圣诞大假。

可不是嘛,一旦进入十月,圣诞还远吗?

从八月就开始琢磨着要出去玩的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海外游的火苗儿熄了一半。

作为家人在内地的“港漂族”,最渴望的还是回家与亲人朋友相聚。

然而大陆隔离政策仍旧维持7+3不变。14天假期,就只剩下4天自由时间了……

这样一想,又觉得对这一年的尾声,其实也没什么期待。

陪伴波动情绪的,是一场又一场的秋雨——

毫无预兆的兜头浇下也有,酝酿良久后的爽约未至也有,有时不过是意兴阑珊的点点滴滴,有时却是呼呼喝喝张牙舞爪……和我们的心情蛮相配的。

我做不到时时刻刻笼住情绪的辔头,让它做一匹乖乖马。便只好在失望、沮丧、低落、暴躁的时候,允许它,陪它待一会儿;同时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走我的路,做我的事,就算缓慢或摇摆,也不停下来。

本月读书10本,其中电子书9本(我的眼睛眼睛眼睛啊!);观展5个,观影3部。

运动26次(我终于成了一个有运动习惯的人),其中跑步16次(跑量173.7公里)、行山7次、游泳2次(说好了不辜负便捷又免费的楼下泳池,结果还是辜负了)、健行1次。

心理学习、英语学习和写作文全月无间断;摘录31面。

在这个月里,最大的收获是:在持续几个月的心情低迷之后,我开始从烂泥塘里挣扎着爬起来。

《曾国藩传》帮助我平复急于求成的焦虑,《认知觉醒》教我跳出假性勤奋的怪圈——有益身心的书永远是不离不弃的良伴。

不过,更重要的是,我在学习如何面对自己不喜欢、不适应的人事和生活状况。

我的前半生是锐利的,硬而脆:对待外界的态度向来是“转身就走”和“一刀两断”。

我没有解绳结的耐心,却有屠龙刀傍身。

在这个月里,因为种种契机,我开始意识到:

解绳结不仅仅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

是那种真正的人生智慧,那种“泼脏水不能把孩子也泼掉”的智慧,那种求同存异的智慧,那种在不快乐中寻觅快乐的智慧。

之前我也知道这些道理的,但是“知道”和“懂得”是两码事,“懂得”和“做到”之间还横着一条鸿沟。

我用自己的生活和思考印证了书里的话——

“我们的人生经历,都是自己的想法和语言创造出来的。没有任何人、事、地、物有能力控制我们,因为可以主宰我们内心想法的,唯有我们自己而已。”

快乐与幸福的感受,并非需要向外寻求。我与幸福之间,也并没有外来的屏障和阻碍。

由是觉知到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当我不再把“丢开”与“斩断”视为处理问题的第一选项之后,一种柔软的感觉开始滋生了。

总有人教我们人生要“舍”,有舍才有得;我却开始意识到“舍不得”中的深情,以及深情诱发的柔软,柔软织就的坚韧。

也许,的确存在些什么,是足以抵抗岁末将至的惶恐空落的——

那便是:一颗饱满而宁静的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