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真学”而教》-②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

2023-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师娘

一、质量与效率和谐共生——是什么?

效率的水(适当)降下去,质量的石才会露出来。

既不能过分求效,“杀鸡取卵”“涸泽而渔”让学生只是学到死知识、惰性知识、无活力的概念,却无法转化为学习智慧、精神滋养,并为其带得走。

这是以近害远。

也不宜像西方学教育一样,弃效保质——尽可能让学生经历建构与探究过程,长时间内只悟到习得一些缺乏必要性的知识。

二、明白一下现状和事实——怎么做?

1、过剩的不是质量,而是效率

超前教育,超纲教育都是效率过剩。

浙江省正高级教师俞正强说:学校领域教育过剩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相对于学生接触能力而言,超前教育;二是相对于某一知识内容而言,超强超纲教育。

2、质量与效率失衡时,应向质量一方倾斜

“学生对过剩的直接反应是退缩、回避、讨厌、排斥等。”由此导致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淡化消退,学习思维的固化僵化,学习灵性和可持续学习力严重受挫。

今天中小学教育必须向——人的品质内涵适度倾斜。

育人重于教知。

3、降效提质,唯质优才是真效

郭思乐教授说的好:儿童生产的知识,他就爱知识,也就不同凡响的出色的应用知识。

学生的“做”是生产知识的过程。这个“做”不只是外在动作、实验操作,更多是指心智的自主活动、思维的自由体操。

优质的教育学还能派生出真正的效率,促其增值。

悟:有句俗话——“一学就会,一做就废”,正是告诉我们“做”的重要性。

4、以新的质效观引领“改课”

较好的质态下才有效率可言,因此应当两者取其中,和谐共生。

感悟:

超前教育和超纲教育的效率过剩不可取,课堂的低效、无效教学更要防。

切不可为了赶进度而忽视了,学生在“做”中通过自主思考、自由思维从而真正习得的宝贵过程。

中小学教育尤其要重视向学生“人的成分”倾斜,注重保护和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内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