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的日记
一、时间去哪了
1、早上9点至10点,看书1小时。
2、早上10点至12点半,工作。沟通永远是工作中耗费时间最多的事。
3、下午2点至3点,接待同行交流。
4、下午3点至6点,安排工作对接事宜。
5、晚上7点至8点,准备周六讲课的课件以及发通知。
6、晚上8点至10点半,看书1小时及坐车回家。
二、扯淡
如何有计划的看书?
前段时间,跟一朋友电话说,我这边有个项目还不错,想不想做一做?赚点钱?
她对着手机小声的说:等会等会哈,我在图书馆看书,出去跟你说。
而后,当我兴冲冲的跟她介绍项目的时候,她突然回一句:坤哥,你难道还不知道我啊,我现在是在过岁月静好的生活呀,每天就是看看书,逛逛街,弹弹琴呢。
我又问,那你是怎么在看书?她说,捡喜欢的看咯。这一句回复,我既无言以对。
岁月静好的心态,捡自己喜欢的书,想看就看,这生活过得太羡慕人!
今天我看张宗子先生的《花屿小记》,读到一段:“在完全不同的书之间天马行空似的乱跑,无异于喝醉的人在大花园里跟着众人赏花,除了第二天身上被花刺扎伤,被石头绊倒跌伤的地方还隐隐作痛,大概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回想这些年我读书的方式,似乎也是这样:天马行空的乱看着,当然乱看是一部分,还一部分是装逼。
看过了的书,基本上囫囵吞枣的看了就放过去了。可能当时有些许感触,有些许收获,但都丢了。
简单的例子:看到美好的风景,想飚几句古诗词应应景,可憋到哪怕想吐,估计也只能憋出一句:真好看!
今天有人问我,你看书这么多,那如何有计划的读书呢?
我回复说:
从功利性的角度看,你想学什么,想提升什么,那就专注于某一个时段,只看那些相关的书。因为,你读书是为了用的。
从自由发挥的角度看,你喜欢看什么,想看什么,那就看什么,只是若能记录下来些许感悟,也许不错。
但我自己,确实没什么太过具体的计划,比如每周每月看什么书,看到什么程度,要有一个什么结果等等,都没计划过。
记得已过世的李敖说,他看书,就是在拆书,把一本厚厚的书拆得七零八落骨架不剩的。
当然他这是在做学问,不可与我等俗人同日而语,但要真心想通过读书获得什么,还真的是得计划。
不过,在计划之前,建议先乱七八糟的书多看看,看完后觉得哪种类型适合,再专注的去计划,可能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