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断玉钗红烛冷:薛宝钗的风华,终于在枯寂的岁月中黯淡
关于爱情,或许两种悲剧最为遗憾,一种是如宝玉和黛玉,两情相悦却不能厮守;另一种是如同宝玉和宝钗,不能相爱却终成眷属。
前者是心口的伤疤,往后的岁月里永远无法忘怀;而后者,是深入骨髓的伤口,得不到愈合,并且在年深日久的撕扯中加速蔓延。
宝钗对宝玉究竟有没有动情,或许连她自己都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她是典型的古代淑女,不会将这份悸动示于人前,甚至连自己都要隐瞒。
譬如第二十八回,宝钗看见宝玉黛玉二人又起争执,宝钗装作看不见,这里对她有一番心理描写。她因为金玉之论,“素日总远着宝玉”,对“宝玉幸亏被林黛玉缠绵住了”也感到庆幸。但是实际上,就在前两回中,因为宝钗晚上造访怡红院,招致了晴雯的怨气,“有事没事跑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睡不着觉。”后面好几处也可以看出宝钗是经常来找宝玉。
但是对宝玉来说,这份感情就像其他姑娘对他的关怀与记挂一样,他觉得享受,但是不会珍视。
第三十四回中,宝钗来看宝玉,关心则乱,言语太过亲密,自己羞涩地低头摆弄衣袋。宝玉心中想着:“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 可怜可敬......”。显然是一种欣赏玩味的态度,但是当黛玉来的时候,他却只顾着心疼她大热天地走过来,还宽慰她自己身上不痛,都是装的。
宝钗又如何不懂呢?第三十二回中,宝玉把袭人当作黛玉,说了一番告白的话。袭人发愣间只看见宝钗走来,宝钗先表明自己才来,看见宝玉过去,因为不想和他说话没叫住他等等。其实仔细看这段对话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很像滴翠亭那一段,毕竟以宝钗的为人,见到袭人先表达对宝玉不满实在很奇怪。
或许她听见了宝玉的表白,即使没听全也猜出几分。所以才先表示自己什么也没听见。袭人说宝玉被贾政叫走时,宝钗很慌张:“别是想起什么来生了气,叫出去教训一场。”听说是要见客,还道:“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
这般娇憨之语,与平日教导宝玉专心于仕途经济时完全不同。宝钗也不是那种趋炎附势的姑娘,只是相对宝玉而言,她更愿意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然后还悄无声息地答应袭人给宝玉做鞋,她的温柔都在宝玉看不见的地方。
第三十六回中,“素日总远着宝玉”的宝钗又到怡红院来。袭人出去时宝钗便坐在宝玉的床上,绣他的肚兜。尽管书里说宝钗是看图案漂亮才忍不住动手,但是她这样端庄克己的人,若非发乎于情,又怎会失了分寸。
这一幕倒真有一种寻常夫妻的温馨。但也只是一瞬错觉,当宝玉在睡梦中喊出对金玉姻缘的鄙薄之言时,我想宝钗是彻底懂得了宝黛之间坚不可摧的感情。于是她慢慢回转了自己的心意,从此回目一直到八十回曹雪芹执笔结束,宝钗和宝玉再也没有独处过。
也许有不少读者认为宝钗会为了宝玉和黛玉竞争,但是别忘了,她也是一个青春年少的姑娘,即使性格内敛,也有自尊和傲气。既然宝玉不喜欢,她也不会多做纠缠。
只是他们都没得选。宝玉生日时,俩人射覆,宝玉引用了一句诗:“敲断玉钗红烛冷”,这也是二人婚后生活的写照。宝钗不会逃避自己的命运,无论嫁给宝玉还是其他人,她愿意做一个贤惠的妻子,愿意与他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可是宝玉注定无法在红尘中停留,她只能独守空闺,任红烛灼灼燃到天明,摇曳、冷却。
她倒也不会整日幽怨,她的身是入世的,心却是出世的,就像在贾府过生日时,明明为了迎合贾母点了一出最热闹的戏,却品一支寂寥的《寄生草》。即使碌碌尘寰中度过一生,也不会沾染俗世妄念。
只是这一生,关于一个凡世女子的期待,终究无人挂怀,只剩下深埋心底的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