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安徽中学讲授不当热搜有感
最近的安徽省庐江中学大学教授讲授不当的事情成为热搜。教授拿出自以为正常的言论跟台下的中学生们授课,他认为好好读书能挣大钱、能随便挑更好的男人和女人,学习成绩好考到北京能挑到全国更好的更优秀的女人、男人;要是到了美国,还能找到美国女朋友,将来能和美国人“杂交”、“改良基因”。。。
没想到这番言论激怒了台下的中学们,有个学生直接跑上台夺过话筒,大声批判他:“他!眼里只有钱!崇洋媚外!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台下的学生一片掌声和欢呼。
思考这个社会现象,我同广大网友一样,认为这位教授确实言论不当了。可能,他是为了活跃气氛,和中学生拉近距离,可能这也许是真相,他委婉地透露出社会的真相。。但是现实效果却与想象中的大镜相挺,中学生们群情激愤、反抗这番庸俗,而原因正是由于他们正值青春年少。
在身体上,年轻人,整处于青春期,正处在身体和心情、理想和信念、期望和幻想最巅峰的状态,他们往往自信于自己的身体,觉得自己帅的过明星,力量,体能处于无处宣泄的爆发口,有股想当体育明星的冲动。
在心理上,这个年龄阶段的年轻人是自信而满腔热情地,他们相信理想信念,号召崇高的理想,厌恶庸俗的现实,白求恩说过“年轻人需要一个崇高的祭坛,将自己献祭上去”,
在经验上,教授那个年代,大学生就是香饽饽,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改变命运的经验是他们一生的经验。而现在,内卷时代,已有众多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他们调侃自己毕业即失业,还能套用教授的经验么,他的经验能成为年轻人的奋斗指南吗,这明显属于“拿明朝的剑,斩清朝的官”。
更深一层次上,这种年轻人喊着提气,国家听着舒心的口号背后,可能暗藏这极大的反噬力:当一个人真的相信自己读书就是为了“报国”这个宏达目标时候,他一定会隐隐产生一种与这种大口号相应的高预期,即学所所成需要一个报国的机会和平台。如果社会一直提供不了这种机会,则会让人产生报国无门的感觉,伟大理想碰撞惨烈现实的顿挫和蹉跎,进而产生理想落空后的失望和萎靡,长此以往,过度挤压的内在压力,都是祸非福。
所以在肯定“读书是为了报国”这个大意义的同时,讲讲读书是为了个人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道理也是必要的。
正如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过好自己的生活,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就是对自己和国家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