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论语》第一篇学而(5~8)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处理事务时应谨慎、恪守信用,节约开支,爱惜官吏。要征用民力,也要依据农时,不影响生产。”
这里孔子是讲治国方略。
这里的爱人,大多认为是爱官员。即使是这样,孔子注重社会的等级结构,关注社会的稳定,仍然是有积极意义的。毕竟一个稳定的社会,才有利于老百姓的生存。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为人弟子,对父母要孝顺,对兄长要尊敬,为人谨慎且诚实可信,要博爱众生,尤其是亲近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才可以学习思想和文学知识。”
德和才,德为本。这也是当今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能力无疑至关重要。但是没有高尚的品德,拥有再超强的能力,也不见得能对社会作出贡献。有才无德,有时对社会还是起负作用的。所以,社会、学校、家庭,应三位一体,把成人教育摆在首位。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尊重贤能的人,超过爱美丽的女人;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要说到做到。这样的人,虽说没学过什么,我也一定说他是学习得很好的了。"
学习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又很广泛的概念。在学校学,是学;在社会中学,也是学。学习最重要的,是学做人,学习如何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知道贤贤,知道孝悌,知道诚实守信,怎么能说是没有学习过呢?反过来说,学得再多,不知道贤贤,不懂得孝悌,言而无信,能说自己学习过吗,能说自己学到了真正的知识吗?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作为一个君子,如果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到的知识就只是皮毛。作为一个君子,做事应该以忠义和讲信用为主,不要与品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错,就不要怕改正。”
“无友不如己者”,历来有诸多解释,我的理解是,不要与品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就是这样,“无友不如已者”亦仍狭隘。人有诸多方面,某方面人不如己,未必所有的方面都不如己。所以,我们还是要积极学习别人的长处,摒弃别人的缺点。
这里,再一次提出了有错就改。不断地改正错误,是不断地使我们进步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