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江湖2》:文化无高低贵贱
昨天在微博上刷到一条消息,车祸现场父母双亡,留下一对兄妹,哥哥还不停安慰妹妹。全世界,每天上演着这样的不幸。父母双亡,这不是小说,这是现实,却让我想起了几个月前看的唐四方所著的《魔术江湖1》。

第一部的剧情一幕幕展现在眼前:十三岁的少年带着大胖,在老房子底下“猜黄豆”却遇见了影响他一生的师父,三人智斗人贩子,拜师学戏法习得“责任”二字,巧记救爷爷出骗局,以及结尾的湘西之行的火车上出手相助……那个十三岁的少年原来已悄然长大了。
第一部看得热血的同时还有点搞笑,比如报大名“王荣耀”的桥段,而第二部从第一个勇闯马戏团的故事就看得我眼睛发酸。唐四方这个90后的小伙子,写小说的同时还不忘揭露些社会问题,和第一部的人贩子相连接,第二部一开始就讲了那些被拐卖的孩子的一个去处。这让我想到了《还珠格格》里的小鸽子,人们眼中所看到的“热闹”背后,又经历着怎样的苦楚。也记得电影里《亲爱的》走失儿童的父母的痛苦,作为一名母亲,在此呼吁大家关注拐卖儿童这个社会问题。

我知道这是一本小说,是因为剧情需要给罗四两创建的故事背景,但是看到他又一次经历死别,还是忍不住难过,他其实还是个半大的孩子。没想到那个亦正亦邪的老头最后会是那样的结局,恨李义的“不成器”,叹权势背后的“草菅人命”,卢光耀既是个耍小心机的小人物,又是一个心怀大义的民族英雄,他的离开也让罗四两再一次性格大变。
即使自己成长到了身边所爱之人逐渐远去的年纪,但是仍会因为在影视作品或小说里看到的离别剧情而泪目。
第二部的主题仍是科普中国传统戏法,沿着主人公的情感线展开介绍。第二部的戏法介绍了空碗来酒,遁人术,脱困术,酒米三变,平地拔杯,戏法罗的绝活卧单遁人,以及后来与魔术对决展现的月下传丹,仙人栽豆,千手归一。当然与之对决的魔术也相当精彩:球弹幻术,杯球术……在我这个外行看来,魔术与戏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就像文化,对于传统的东西,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论是戏法还是其他,要不断学习创新,与时俱进。

第二部的结尾是四两准备“一人战一行”,魔术与戏法哪个更高一筹。我想可能是唐四方对现实中戏法的地位的不甘,毕竟像我这种外行,也只知道魔术,而对戏法可以算是一无所知,所以是时候停止一些“崇洋媚外”的想法,其实我们本来拥有的东西的也很赞。
那些重视学英语的家长,可否同时重视孩子的国学?或许您的孩子汉字还没认识几个。重视学习国际象棋、跆拳道、小提琴、口技这些艺术的同时,可否也选择一下围棋、武术、二胡、相声这些传统艺术?文化没有高低贵贱,只在于自己学得精不精。起跑线的设置与课程本身无关,怎么你选了个魔术就很高大上,我选了个戏法就低人一等?对文化捧高踩低的行为,是不是改检讨一下了?
期待《魔术江湖3》的到来!
摘取第二段中卢光耀的一段回忆,少年原已长大。
这一刻,回荡在罗四两脑海中的就是他与卢光耀初遇的场景——
卢光耀把他堵在小巷子里面,问:“小孩,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王小虎……”
“说实话。”
“我叫赵刚。”
“你要是再不说实话,我就拉你去见刀疤。”
“好吧好吧,我说实话,我叫……我叫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