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课改内生路径
宜宾市五中在课改中,探索形成了“同班分层、异层走班”教学、课内信息化常态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一系列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成果获省政府一等奖,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为深入贯彻市委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区教体局教育工作会精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课改去哪里)
宜宾市五中学区高品质学校建设路径与工作目标示意图:
(一)培养五支课改核心团队,形成教学课改共同体(01、02、03、04、05、06)。
(二)形成路径(07、08、09、10)。
(三)形成产品(课型、课程):
完成七项课改关键项目,开发“未来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和课型。
1.探索出充分利用数字化赋能课改:学习父母、学习型教师教练、终身学习力的学生。
2.探索出提质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型路径。
3.重塑一套极简易操作的学区教研模式,不模式化(要百花齐放)。
4.研发符合教育规律的“课改研修营”课程。
5.同班分层、异层走班。
6.小组合作学习、导师制。
7.数字化赋能课堂课改。
研发实操形成“一案多单”等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追求常规常态课堂。
二、主要措施(主要措施)
(一)构建三个共同体促“课堂共体”能量场形成。
“课堂课程共同体”学校发展进阶。
1.准备阶段:
校长、中层0.8原则和种子教师主要是以数字化赋能方式分层分批进入“牵头校”课堂现场,结合实地到牵头校方式去体验、感知丶觉察式学习中广泛内心认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牵头校"团队以数字化赋能课改方式为主”进入学校,结合实地进入学校进行全面调研,判断,最终形成愿力和能力。
2. 实操呈现阶段:重建“以学生为中心”以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新流程;并形成强大的支持新流程的系统。
3. 学校内部各部门0.8原则。
塑造原型,动态迭代。逐步由0.8迭代升级为1.0、2.0、3.0、4.0的未来学校课改系统。
慎重用评价,尽量不评价,不规划、不列目标、不列计划、不行政命令强加,只要生成获得感(使每个人爆发其小宇宙形成能量场)。
4.深化阶段,形成大教育观,形成系统性变革,达成内生路径。
与学科高度密切的活动育人,落实新课标、形成核心素养,达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5. 学校教育新生态高质量教育发展体I系化阶段:
(二)开发教学精准精品课程和实施的课型。
课改的原因:内心认同,才有力量。
课改的结果:教育质量提升。
种子老师培养。
有学生参与了其中的研发和刻意训练。
支持新流程的系统。
设计和研发精准精品培训课程,为“学区课改共体”学校进行课改提供方案力和模式(不模式化、不是方案、不是复制五中)和促进“学区课改共体”学校走向系统化、走向生态发展之路。
“五中学区课改共同体”学校精品课程研发:
1.价值观、愿景、使命、愿力课程研发与使用
2.五育融合,活动育人研发与使用
3.领导力课程研发与使用
4.学生学习力课程研发与使用
5.未来教师教练力课程研发与使用
6.未来课堂新程研发与使用
7.课内教研课程硏发与使用
8.数字化一案多单课程研发与使用
9.优化完善新生体验营(含小学一年级新生)课程与使用
10.优化教师对外培训力课程与使用
(学期工作中前置与开放日开放周,切实以新课标和核心素养落地为原则。)
(三)突出自主预习环节,形成学习方法等学习力。
3w、4W预学法(详见清单)。
(四)突出课内反馈环节。
(五)突出保留教师精准精讲环节(包括首席小老师精讲)。
(六)“数字化学习单”因班级学习力而具体量化。
(七)研发,回归,落实新课标,形成学生素养。
充分利用数字化賦能学区课改,线上线下相结合,极简方式,常态解决生成性中的一个又一个冒出的"小问题"。
(详见教研共创安排表)
三、计划实施
(一)准备阶段(2023年3月-2023年8月)
1.制定方案。2023年3月,制订《宜宾市五中学区课堂教学改革方。
2.启动培训。2023年4月,形成可操作性的一校一策一方案。
3、具体实操:按方案2023年9月新生年级开始课改,8月完成人事物各种准备。
(二)学校内部各部门0.8原则,形成原型(2023年7月-2024年9月),逐年课改逐年迭代,形成适合各校发展变革的模型。
(三)参加“新生体验营”研修班刻意练习。2023年7月,各校校长并选派种子教师,参加“新生体验营”,感知、体验、觉察。
(四)参加“培训师”高级研修集训。2024年7月、2024年12月分两次,各校全体课改教师。
(五)学习型教师教练、学习型父母集训营。
2023年3月18日起,分单双周进行,另详见课表,五中先试水成熟后大家再参与进来。图片图片图片(六)学区各校开展新生体验营。
2024年8月25日起。
(七)年会复盘(与感动五中表彰二合一)。
四、深化阶段
1.明确目标。
明确课改深化阶段的三大目标:
一是统整和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二是教研活动是否做到灵活有效;
三是是否由“种子老师先行”的公开课研究状态 ,由少到多,待成熟后再带动更多的老师加入,进入“全员参与”的常规课研究状态。
2.确定节奏。2024年7月,以学区为单位,各校统一教研、培训活动时间,明确一学年的“课改节奏”(含“日、周、月、学期、学年”和黄金周)。
3.参加“新生体验营”高级研修集训。2024年7月,各校再次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新生体验营”,参加“新生体验营”高级研修班回炉再造。
4.参加“案单开发工作坊”高级研修集训。
参与“自导式分层走班”教学“一案四单”的开发,由导师团队手把手教,升级迭代上学年开发的“一案四单”,形成“一案四单”2.0版。
5.开展本校“新生体验营”。2024年8月,各校再次开展“新生体验营”,培养新生“自导式”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培养八、九年级“小老师”的教练能力,五中学校派出顾问进行现场或远程共研。
6.参加“共同体共创内生共生”教研。积极参与课改体全学年教研,要求课改教师全员全程参与,用好用3小时的教研时间,每轮一主题,一轮一月4周为一个研究周期,辅以每月的课改工作坊和课改主题报告。
秋学期两个研究主题:
一是自主管理(常规卫生、团支部、学生会)
二是课堂转型研究“自导式分层走班”预学课的基本模式(研习题、提疑难)。
春学期除巩固上学期课改成果外另有两个主题:
一是自主管理(用餐、碎片时间的阅读)。
二是课堂转型之“自导式”习题课型基本模式。
7.年会评议。
五、系统化阶段
1.明确目标。明确课改系统化阶段的两大目标:
一是学校管理、课程、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班主任领导力、学习型家长有系统转变
二是能与五中学校一样,能随时随地全面开放学校现场的任何一节课,任何一角落的常规自主管理。
2.确定节奏。2025年7月,以学区为单位,各校统一教研、培训活动时间,明确一学年的“课改节奏”。
3.参加“新生体验营”高级研修班集训。2025年7月,各校第3次选派骨干教师,以助教身份参加“新生体验营”,且成为“新生体验营”高级研修的助教,在班上分享学校课改经验。
4.参加“案单开发营”高级研修班集训。2025年7月、2026年1月分两次,各校全体课改教师,参与“课共体”组织的“自导式”教学“一案四单”的开发,由导师团队手把手教,升级迭代上学年开发的“一案四单”,形成“一案四单”3.0版。
5.开展本校“新生体验营”。2025年8月,各校第3次开展“新生体验营”,培养新生“自导式”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培养八、九年级“小老师”的教练能力,尝试像五中学校一样招募其他学校教师到校观摩。
6.参加“共创”教研。积极参与课改体全学年教研,要求课改教师全员全程参与,用好用3小时的教研时间,每轮一主题,一轮一月4周为一个研究周期,辅以每月的课改工作坊和课改主题报告。秋学期两个研究主题:一是自主管理之学生会管理;二是课堂转型研究之“自导式”复习课的基本模式;春学期除巩固上学期课改成果外另有两个主题:一是自主管理之平台系统;二是课堂转型之“自导式”讲评课基本模式。
7.年会评议。
五、内生阶段(2024年7月-2027年7月)
1.明确目标
明确课改系统化阶段的两大目标:一是学校管理、课程、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班主任领导力、学习型家长有系统转变;二是能与五中一样,能随时随地全面开放学校现场的任何一节课,任何一角落的常规自主管理。
2.确定节奏
2025年7月,以学区为单位,各校统一教研、培训活动时间,明确一学年的“课改节奏”。
3.参加“新生体验营”高级研修班集训
2025年7月,各校第3次选派骨干教师,以助教身份参加“新生体验营”,且成为“新生体验营”高级研修的助教,在班上分享学校课改经验。
4.参加“案单开发营”高级研修班集训
2025年7月、2026年1月分两次,各校全体课改教师,参与“课共体”组织的“自导式”教学“一案四单”的开发,由导师团队手把手教,升级迭代上学年开发的“一案四单”,形成“一案四单”3.0版。
5.开展本校“新生体验营”
2025年8月,各校第2次开展“生体验营”,培养新生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培养高年级段“小老师”的教练能力,便于新年级新生体验营。
6.参加共修共创集训营
7.成果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为提升翠屏教育的影响力、建成西部教育强区贡献学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