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育儿实践婚姻育儿教育

梅小七‖如何正确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2018-11-23  本文已影响8人  Z沙漠胡杨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发展,是健全人格形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挫折教育是可以帮助孩子抗挫折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方式。
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挫折教育是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发展和教育的要求,利用和创设某种启发和促使孩子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孩子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一般而言,抗挫折能力在儿童3到4岁时发展最快,到5到6岁时,儿童才能够合理的应对所面临的挫折。

在孩子学习一种新的生活技能时,难免遇到困难,这时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常常是担心孩子受伤、受挫,因此剥夺了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例如,孩子在学习自己洗澡时,父母担心孩子会把身上和房间弄得一团糟,于是不让孩子亲自尝试学习,等到孩子长大了之后才发现洗漱的好习惯就没养成。

事实上,在科学教育的指导下,让孩子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它会为孩子以后克服更大的困难和挫折奠定基础。

(一)真实感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

孩子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由于不断地得到强化,他们的心理过程就会逐渐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而产生一种稳定的心态。

孩子在接触外界事物,学习知识的确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如果这种帮助变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一旦因受到挫折而达不到预期目标,就会产生畏难、依赖情绪,造成学习障碍。

因此幼儿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依赖性,要让孩子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亲自感受困难,因为克服困难,做出自己的努力。就像孩子学走路时跌倒后爬起来再走跑步比赛总是有比别人跑得快,有时比别人慢一样,只有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自信心。

(二)情境磨练,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力。

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孩子逐步经受磨练。如让孩子到暗房子里去取东西;把孩子喜爱的玩具藏起来,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在野外活动时,引导孩子去走“勇敢者”道路; 在日常生活中接受适当的批评等等。

同时,也需把握好情境的“难度”和“强度”,避免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必须指出的是,当孩子面对难题或遭受失败而出现情绪波动时,成人不必急急忙忙地包办代替,更不能埋怨和奚落孩子。正确的方法是成人留在孩子身边给他们一种安全感,同时鼓励孩子积极尝试,寻找战胜困难的途径,必要时给予一些指导。

(三)鼓励、保护,改变孩子的受挫意识

孩子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 成人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独立行走,自主进餐,独自就寝等。一旦孩子取得进步后,成人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给予赞扬和鼓励,强化孩子的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孩子的神态。

成人的鼓励与肯定既能激发孩子追求自主自强,使孩子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 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四)调整期待,降低孩子的挫折感

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比较高,他们为孩子制定了许多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个体学习条件的目标,或者仅仅因为攀比心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会弹琴、画画,就要水目己的孩子也要在这些方面出类拔萃,结果是给孩子人为地设置了挫折陷阱,使孩子在压力面前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要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家长和教师必须在孩子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不断地调整孩子成长的目标,帮助孩子设置“跳一跳,够得到”的具体目标。如果孩子经常遭受挫折,极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成人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不仅能保持心理平衡,而且能够战胜挫折,使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