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文笔记:《精进-核心思考区间》03

2018-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謝知念

R:原文

我自己工作中有一个习惯,就是拿到一个任务后,务必要先找到那个任务的核心思考区,找到那块硬骨头,尽全力去啃下来,而不是先去做那些周边性的打扫工作。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领导让你做一个ppt,你第一步准备做什么,是先挑一个漂亮的主题模版吗?不是。是先去百度谷歌查资料吗?也不是。正确的的答案是:设计ppt的架构。即你要分析你的受众,他们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以及兴趣点、关注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你的内容以及展现内容的顺序,先讲什么,占比多少,再讲什么,占比多少,以及讲的时候采取什么风格、策略,然后ppt的构架就出来了。

这个过程就是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在这个过程中,你只需要思考,非常专注的思考,你需要的工具,仅仅是一张纸和一支笔(你需要将你的灵感快速纪录下来)。等你完成了这个过程,你可以选择继续填充具体内容(支持性思考区间),也可以暂停一下去做别的工作。之后,等你再为这个ppt选择模版、寻找配图或者调整字体的时候(操作性动作区间),你并不会太介意被打断,因为你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这个任务你已经完成了。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what:怎么才能更有效率的去完成一个任务呢,通常我们处理一个任务的时候,这个任务会分为三个工作区间:认知复杂度最高、认知复杂度较高、认知复杂度较低。认知复杂度最高的这一部分,被称为核心思考区间。

why:先把核心思考的区的问题研究透彻,剩下的时间去做那些补充性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快速的完成问题。

how:任务完成步骤:

1.核心思考区间:思考核心部分内容,一定要专注。准备纸笔,能快速纪录下来灵感。可以是把任务的大体架构分析明确

2.支持性思考区间:解决补充性的问题,如相关资料

3.操作性动作区间:比如找配色,复制粘贴,抄写文字等等。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故事:本周一我在做一张海报,海报里的一个场景我想用3D楼亭的方式去表现。然后我就开始去建模,本身建模一天够用,但是在窗帘的问题上停顿了好久去研究怎么做。于是,海报都没有完成。

反思:其实3D建模不是核心区间的问题,认知复杂程度不高。我没有搞定最重要的问题,比如受众群体,用途,需要什么展示成果。为什么要用楼亭去展示,好处在哪等等。我可能完全凭自己喜好了。结果,一天下来没有收获,只是在处理周边工作了。

A2:以后我怎么应用

今天,按照文中的思考方法,做新任务的海报。从核心思考区间开始。

1.核心思考区间:我了解到这张海报内容是宣传一个互联网充值工具,用意是让人们知道用我们的工具充值,赠礼会很丰富并且是一线品牌商品。目的是欢迎更多的商家使用我们的工具。

2.支持性思考区间:因此我需要一个让人有消费冲动的配色,例如暖色调的橙色、红色。场景方面,礼品的堆积感,让商户感受到跟我们合作礼品库丰富有可选择性;排队充值,或者加入金钱元素,可以让商户感觉有钱可赚。

3.操作性动作区间:完成配色方案,找素材/画素材,配贴海报。

这样先进行重要部分分析的话,整条任务线都是清晰的,一张海报完成起来,既能不跑题,又能快速完成。可以对海报完成时间通过几率的纪录来检视有没有效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