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随笔:天亦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016年,我从研发踏入效能领域,至今8年了,华为2年、蚂蚁和字节各3年,令人觉得非常吊诡的是,每年“绩效季”期间,都会遇到研效某个方向在内网被群槽的事件,无一年例外。造成的结果也都比较惨烈,轻则十几人小团队结果被全盘否定,一年的努力付之东流,重则千人级团队土崩瓦解,几年的积累灰飞烟灭。我总结下来,这类事件无非以下三类,正好映射到“效能黄金三角”:
- 效能平台——工具体验不好,遭群起而攻之
- 效能实践——强推某个实践,引发强烈抵制
- 效能度量——强推某些指标,招致反噬
然而,研发效能的这种“怪现象”,往往只是“绩效季”期间的“前菜”,在团队管理上,总会爆发更大的矛盾和冲突。尤其是来到互联网公司以后,相比华为严谨、透明的管理风格,这边的管理比较粗放、不透明,野路子也比较多,所以人和人之间的“死斗”事件总是层出不穷,同事、师徒、朋友反目成仇,甚至对簿“公堂”,在我身边,每年这样的事件都会上演数起。
我身处研发效能领域,又擅长分析研发数据,因此每次事件我都或多或少参与解决,或近距离围观。多年下来,我被迫积累了很多“探案”经验,也见证了无数波谲云诡的人间故事。
暂且不论人、事本身在事实上做的到底如何,单这种现实中频繁出现的现象,我一直在思索,它们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多年来,许多朋友也曾向我提出过这个问题,今天我便简单做个总结,当然也会融入我自己的价值判断,仅供参考。

过去,我一直归因到“人性使然”。如果你读过东野圭吾的小说,你一定会感叹人性的两面性,难以捉摸:
- 读《解忧杂货店》,你会感叹人性的善良和温暖,人类这种生物,是能从帮助和关怀别人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和力量的。
- 但读《恶意》,你也会感叹人性的丑恶和冰冷,人也能没来由的产生恶意,即使对曾热心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可以诋毁、中伤,甚至举刀相向。
但最近又觉得这种理解有点肤浅,于是我用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把“人性”、“善恶”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全部悬置起来,单纯的分析现象本身,“本质”不在理念世界,而是现象之中。于是,我获得了一个类似《动物农场的故事》,浅显易懂,如果大家能广泛的映射到自己身边的现实,如果大家发现这些“现象”在不断不断的重演,那么这个“现象”即“本质”:

故事发生在一个全由动物统治、充满平等和自由思想的农场里:
- 猪头脑灵活,代替早已不现身的农场主负责管理工作。
- 牛、马、羊则负责具体的生产劳动,回报是一筐定量的胡萝卜,由猪来按劳分配。
- 牛和马体型较大,通常负责相对繁重的工作,它们勤劳、忠诚但很少有时间独立思考。
- 羊体型较小,只能接手更轻的劳动,但由于头脑和身形相对灵活,经常会想办法挑一些猪能看得见的工作,以求分到更多胡萝卜,当然,这种策略,有时候能奏效,有时候不能,但羊不得不这么铤而走险,天赋使然。
为了多分胡萝卜,牛马羊都在努力着,牛和马的最佳选择是更卖力的多干活,羊的最优策略则是卖力的挑活或者在牛、马、猪和其他羊之中搬弄是非,把水搅混。所以,牛马和羊之间天然的分成两群,表面上关系挺好,背地里互相看不上,牛马觉得羊在劳动中总是偷奸耍滑,对猪也过于谄媚,羊则觉得牛和马实在是蠢,不足为谋。为了让动物们尽可能少内耗、多产出,猪则忙于各种协调。
就这么吵吵闹闹的,日子也就还过的下去,毕竟,相比以前农场主天天挥着鞭子的时代要幸福多了,毕竟,是“动物们自己当家做主的平等与自由的农场”。
不过,牛马羊还是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当然,一般不会是猪,毕竟猪也“干活”,大部分时候负责着协调和分配。那个敌人就是它们拉磨用的工具——磨盘。磨盘,一方面影响着它们的生产效率,关系着工作时间,另一方面又总是每年升级一些烦人的功能,让动物们不爽。比如以前转个椭圆也能有产出,现在为了让谷子磨的更细,增加了强制画圆功能,磨盘必须转出完美的圆才能被推动。羊们最讨厌的则是磨盘的自动计量功能,原因不言而喻,但牛马们却特别喜欢,偶尔就要晒一下自己的工作量。
作为先进农场,似乎总是有一种力量乐于不停的升级磨盘,无奈之下,牛马羊在偶尔闲来无事之时,最喜欢一起骂骂磨盘,为什么不做成自动化的磨盘?为什么不镶着金边?为什么要总增加“无用”的功能?群情激奋,义正言辞,这可能是每年大家最热闹也是最团结的时刻了。当然,隔壁农场生产磨盘的猪牛马羊们,也例行迎来了每年的至暗时刻。
对磨盘的批判什么时候结束呢?就是每年分完胡萝卜之后。
- 在很早以前,争议往往发生在“谁拿的最多”。如果有劳动英雄,那结果一般无可厚非,比如动物农场里有一匹马叫拳击手,自己劳动力本身就强,干最苦最累的活,同时,又能带领动物们劳动。倘若没有,则标准就很容易不同。公平一点的猪会分配给产量最大的牛,圆滑一点的猪则会分配给最贴近自己干自己最关注活的那只羊,所以为了消除这种争议,干脆就在黑屋子里分配,每个动物把胡萝卜装在麻袋里带出,避免相互比较。
- 在近几年,争议开始转移到“谁拿的最少”。因为拿的少的动物,还有可能被遣送到其他农场或屠宰场。如果最后被选中的是踏实肯干的牛,牛往往会拿出自己的产出来控诉,挑战猪的不公平。如果最后被选中的是某只失势的羊,羊则会左右横跳,使用各种阴谋诡计,拖猪和其他羊一起下水。
就这么吵吵闹闹的,日子也就还过的下去,毕竟,相比以前农场主天天挥着鞭子的时代要幸福多了,毕竟,是“动物们自己当家做主的平等与自由的农场”。
以上就是动物农场故事,是魔幻可能也是现实。在这样的农场里,我们应该如何自处呢?每到此时,我就不禁想到毛教员的这首诗:
“天亦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什么是“人间正道”?公平、正义、道德这种东西,你可能会认为是弱小者的自保武器,因为人比动物聪明一些,知道在利益争斗之中,双方可能会同归于尽,为了避免这种结果,人类的聪明让人发明这些理念。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不足以称之为“道”,所谓“道”一定是某种自然规律,不因任何人的理念的正确或错误而转移的规律。那公平、正义、道德这些东西哪里来的呢?它们根植于绝大部分人的生命情感之中。引用孟子的说法:“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 你看到身边的牛马,被人欺负、排挤,虽然与你无关,但你心中不舒服。这是恻隐之心。
- 你看到一只羊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诋毁老实的牛马,你会觉得反感、厌恶,这是羞恶之心。
- 你看到牛马认真负责、忍辱负重,最终交付了十分有价值的产出,你会忍不住敬佩,这是恭敬之心。
- 当付出与分配不平等的时候,绝大部分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秤,这是非之心。
我们追求正确、公正的生活方式,并不是受到某种社会规范的约束,而是大部分人生命情感的投射,人心所向。社会规范,只是对这些进行了总结与表达。当然,在这样的动物农场里,面对个人利益、诱惑和挑战时,要坚守人间正道是非常困难的,总会经受波折和磨难,这就“沧桑”的含义。
不过,我也希望大家不要畏惧这些波折和磨难,在我经历过或关注过的所有故事里,我发现即使短期内存在“正道”的扭曲,但拉远镜头看,拉长时间看,公平、正义总是会以各种形式得到声张。想来也简单,在动物农场里,数量最多的总是牛马,生产规律如此,生命情感的规律也是如此,大部分人都有先天性的共识,这些共识会影响大多数人的努力方向。这些“道”像一只无形的手,总会拉着事情慢慢的流向正确的方向。

最后的最后,回到个人,应该怎么做?我也给出我的建议,也是我一以贯之的修行之道,我用佛学的语言分享给大家,然后就看个人的悟性了:
先修小乘佛法,修炼好自己。小乘智慧是“戒定慧”:
- 戒:不断精进专业能力,不论什么职位,成为专家,不脱离做事的一线,不脱离生产价值的源头
- 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为俗世左右
- 慧:懂人情、知世故、明事理
有能力有精力的话,再修大乘佛法,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多帮助别人,广结善缘。大乘智慧是“慈悲”和“菩提心”:
- 慈悲:利他之心
- 菩提心:突破农场的局限,构建更大范围更良好的生态,为最多人的做大幸福努力
其他的,就交给世道和人心吧~
单虓晗写于2025年1月25日
更多随笔
《我的故事》专栏(不定期更新一些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