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讲堂小说天地美食

大丈夫|第2章 真正的快乐是与民同乐

2023-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龙门村夫

孟子在魏国住着。一天,孟子去拜见梁惠王,见梁惠王正站在王宫里的水池边上观赏鸿雁麋鹿。梁惠王见孟子来了,就问:“有贤德的人也喜欢这个吗?”孟子回答说:“贤德之人喜欢啊,也能感受到这种快乐。但是,没有贤德的人即使有这些珍禽异兽,也不会真正感受到快乐的。《诗》上说,周文王准备建一个观光台,百姓都很踊跃地来干活,文王说不着急,但百姓积极地很快就把它建成了;文王到苑囿里巡游,苑囿里的母鹿又肥又壮,鸟儿的羽毛又白又亮,都很悠游自在;文王到沼池巡游,鱼儿满池,上下跳跃。文的高台深池虽然是百姓造的,但百姓却很高兴,把他的台叫做灵台,把他的沼叫做灵沼,还高兴里边有那么多的麋鹿鱼鳖。古代的贤君能够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但《汤誓》中也记载说:‘桀啊,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们要跟你同归于尽!’说的是夏桀啊,因为他暴虐百姓,所以百姓要跟他同归于尽。百姓恨夏桀到这种程度,他纵然拥有台池鸟兽,他还能独自享受到快乐吗?”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孟子·梁惠王上》1·2)

沼,养鱼、养雁、养鹿的大水池子、湿地。麋和鹿不同,麋是一种像鹿的动物,也叫四不象。麀,是母鹿。牣,满的意思。《汤誓》是商朝开国君主汤在征伐夏桀的时候发布的动员令,后人收录在《尚书》中。《尚书》是古人追述古代贤君事迹著作的汇编,简称《书》,儒家把它作为学习的重要课程。

孟子认为,国君喜欢五音、五色、五味、驰骋田猎、难得之货(《老子》第12章),可以理解,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只是满足自己私欲,则就会造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的后果(《老子》第12章)。因此,国君要是喜欢这些东西,就得先行仁政,得让百姓先吃饱穿暖,没有后顾之忧,这样,国君才能安心地享受,百姓也会乐意为国君服务。孟子举了周文王、夏桀两个王,他们做了同样的事,但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后果也不一样。

在整部《孟子》中,孟子很少要求国君们禁欲,而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先行仁政,安排好百姓的生活,这样,百姓就不会反对。当然,孟子也不是希望国君们无限制的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是要少私寡欲,这也是先秦的思想家的共同的观点,因为他们知道,希望统治者能够禁欲不可能的。

就如同第一章中的“仁义”一样,“乐”也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从形而上上认识到了“道”,形而下的一些“胥艺枝系”(《庄子·应帝王》)具体问题也就好解决了。如果理论不明,实践必然出错或失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