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洲村(广州)

2020-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故西

16年的倒数第二天,总觉得要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然而我一个人,在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唯有行走了。

今天的目的地是小洲村,天气晴朗,天空是干净的,纯粹的蓝,附和着一些白云。连吹在脸上的风都是舒适的,一改前几日的阴冷。

在红路灯路口与一辆86路擦肩而过,不赶时间,所以,没关系。听人说小洲村的店铺开门都很迟,大概老天也不想我早点过去吧,哈哈。慢悠悠地晃到公交站台,默默地等候远处而来的公车。听见鸟儿的叫声,不绝于耳。

打开微信,跟妹妹絮絮叨叨说着话,说不完的话。她说村子不好玩,我说太繁华的地方不适合一个人,反而这里好。其实她在南京,也一个人。

迟迟不来的86路,不知道在……刚想着,就来了!车上没几个人,绿色的座椅,我习惯性地坐在靠窗的位置,等待到达终点。

下了车直走,右拐,进入一个小城镇一样的地方,满街的画室,可能是靠近广美的缘故,随意选择了一家路边摊,吃起饭来,价格一般。吃饱喝足,继续上路,大有种一去不复返之感觉。

沿着马路一直走,过了桥,左边是停车场,右边就是小洲村。进了村,就是标志性建筑小洲村礼堂。其实,没什么看头了,就只适合在外面拍个照片,里面是一家咖啡店,没什么feel,还有些杂货摊子。透过遮挡物好不容易拍了张礼堂的照片,看起来,不像这个世纪,期待一场话剧。

小桥流水,水不再清澈,路面不再那么清爽,好多户人家都在改建,水泥混着黄沙,有的地方满是积水。各种各样的纪念品店,变着花样儿的招牌,吸引着第一次到来游客的眼球。然而进去的,大多是转转,然后离去,到下一家铺子。

那家叫黑店的,大门紧闭,透过玻璃,发现一个绿影重重的世界,忍不住把镜头贴上去,拍了一张,满屋子的绿植,总让人舒适,光线的暗淡,又有些压抑。

小街小巷,每个拐角可能都会有新的偶遇,当然也有可能是黄沙水泥和满头土灰的大叔……

河边的树上,挂着各种各样的祝福,男男女女们的美好祝愿,都刻画在这一块块的小木牌上,红絮子随着风摆动,这些祝福都会成真,我相信他们虔诚的心。

占地面积最大的可能要算是简氏宗祠,门口的红灯笼,落了色,布上了时间的颜色。里面一间屋子里,七八个老人演奏着当地的乐曲,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宗祠里七七八八放着些椅子,桌面上散落的象棋,是刚刚离去的老人娱乐的物件。透过它们,你或许还能想见刚刚的愉悦。老人,打发时间,三三两两,惬意。

公祠门口的桂花开了,与我家乡的不一样,颜色没那么黄,淡淡的,香气是一样的,一小朵一小朵。记得离开南京那会,桂花开得正欢,同事很喜欢桂花,总会在桌子上放些,整个屋子都是那香味儿。

姜撞奶,辣辣的生姜味,混合着双皮奶,适合冬天。店里播放着轻音乐,老板娘不知道在拨弄着什么,剪刀咔嚓咔嚓一下一下……除了音乐,老板娘还看着电视剧,都市剧吧,对白有点好笑。我坐了半个小时,也没有迎来第二个顾客,从门口经过的也没有多少人。

“不是花还没开,是你还来。”

很多铺子生意惨淡,有的直接关门,运着废砖石的两个当地人,从一家店门口经过,很搭又很不搭。

看得出来,每家铺子都是精心设计,然后开张营业,为什么会经营惨淡呢?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独特的支持,比如文化,比如某种精神。小吃店呢,唯一的支持就是口感,怕是很多主人最后都放弃了吧,说好的不忘初心,在这个经济飞速的时代,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开始的地方,阳光依旧温暖,石凳上坐着晒太阳的老人,聊着天,等天黑回家做饭。

礼堂旁边还有几家小吃铺子,一家好像是很有名的芝麻糊店,满墙的留言,都是过往。主人拍着腰板对客人说,“哎哟,磨了一早上芝麻糊,腰都直不起来了……”接着又走进后厨忙活起来。我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喝了一碗冰冻椰汁西米。另外还有一家饼店,好像也有名气吧。

反而村子外面人更多一些,看不出大城市的繁华,感受不到大城市的忙碌,各有各的事情,互相不打扰。

其实从大学城这边去小洲村完全可以骑小黄车了,一路上都是大学,走走停停,也不错。早上不需要太早出发,骑过去吃饭,下午趁着太阳还没下山,骑回头,跟着夕阳的余晖。

(网上有很多黄埔古村和小洲村的比较,那我还是推荐黄埔古村,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