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定义变化
2020-08-30 本文已影响0人
大龙10
《许倬云说美国》读书笔记
作者:许倬云
出版社: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0-07
一、“资本主义”的定义变化
自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及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后,对“资本主义”的定义其实常常改变。
- 《国富论》的内容讨论的是工业革命。资本企业经过加工原料,进而形成了国家的财富,工业本身使得国家作为集合体,其拥有的财富可以不断增加。
- 《资本论》的内容则是讨论生产关系——资本、生产和市场机制这三个步骤,亦即负担成本的资本家、从事生产工作的劳工,和商品流转的市场之间的三角关系。
- 自古以来,只要有市场就不免出现通货(也就是货币),作为交换价格的标准。自从20世纪以来,凯恩斯理论以货币论俨然成为经济学的主流。货币本身成为经济层面具体可见的能量。货币发行者,即政府,可经由公权力控制货币数量,影响货币的价值。
传统的古典经济学主张市场是自主的,应当由供需关系决定商品的价值而以货币显示。凯恩斯理论,却是将货币当作操纵和调节市场的工具。
二、增量经济
20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主张,生产不断提高,社会累积的财富也因此增加,而这增加的价值为全社会共有。因此,随着国民生产经济水涨船高,只要提升生产量,最终可以使每个人得到获取利润的机会。这一主张在近代各国的经济发展政策上,具有巨大影响。
这个理念,以国家集合体而论没有错。饼增大面积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也应当分到的一份,也因此较多。问题终究还是在怎么个分法。国家财富总量增加,如果只是除以人口数来计算人均收入,仍旧没有显示分配是否悬殊。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即明白指出,美国企业主管的收入,超过劳工的收入岂止百倍。
三、分配
皮凯蒂的意见是,我们应当将“财富”和“收入”分开。
- 收入是每个人以其工作或者贡献,或者国家的补给得到的一份个人可以支配的财富。而总的财富,经常在不同人的口袋之间不断流转。
- 财富的总量因为生产量的增加,或随着原料改造取得附加值而增长,成为代表更大价值的产品。
- 许多人的收入,其实只是在这一大池内流转:同一份财富在不同人手上停留的时间,也就是这个人可掌握的财富量。
- 和个别人士的收入总和相比,财富总量应当更大;这一财富总量之中,没有被分配成为收入的就是盈余。
- 盈余不断增加却不一定参与流通,因此,这一部分累积而成的盈余总量,其实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被截留于主要财富的掌握者手中。
四、财富总量与服务业
皮凯蒂的说法是,所谓财富总量,在过去根据凯恩斯理论,乃是将所有人的收入都当作生产量,国家的总财富(GNP)乃是将所有人的收入(有的是劳务,有的是盈余)加在一起,成为国家的总财富量。在今天美国,有许多号称是第三产业的谋生方式,例如各种服务业,提供生活必需事物的单位如中介业、律师、会计师等。他们并没有增加产品的真正价值,只是取得他们服务的收益。至于信息工业,今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产业,扩大也加快了信息的流通,但并没有增加产品的价值:这些都是服务业。
五、美国日渐衰败的内在原因
回顾初来美国,曾经佩服这一国家立国理想是如此崇高。在这里客居六十年,经历许多变化,常常感慨如此好的河山,如此多元的人民,何以境况如此日渐败坏?
- 我以为,美国的起源是清教徒寻找自由土地,其个人主义的“个人”,有信仰约束,行事自有分寸。现在,信仰淡薄,个人主义沦于自私。
- 民主政治必须有相当充实的群体意识,以此来聚集人心。目前各种群体渐趋散漫,民主政治难有聚焦。
- 资本主义变质,财富成为统治势力之寄托。
- 美国社会解纽,弱势阶层人数众多,因其心怀不平而易受政客煽动,出现柏拉图所谓的“僭主体制”。最近特朗普执政,即是哗众取宠的现象所致。
我认为,对于美国政治的匡正之道,首要在于纠正个人主义的偏颇:人之为人,在“人”有提升心灵性情的可能,“人”也有合作乐群之需求。循此二端,“个人”不再自私,也无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