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读书领域候选推文专题(梦里风铃)读书摄影

我们离抑郁有多近?

2024-07-17  本文已影响0人  草又生之本草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文责自负。

首发于知乎,ID:草又生之本草

本草摄影:瑜伽女

我们离抑郁有多近?

——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所想到的

如今世界纷繁,每个人面对的问题、困难和矛盾似乎层出不穷,越来越多朋友会遇到心理障碍,因而最近也读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包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第一感受,是抑郁其实离我们多近啊,有时候甚至如影随形在我们左右。《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我读了两遍,第一遍是速读,第二遍主要是为了写一篇读后感,将书中能够启发当下生活的部分做些整理和分析。

心里健康是首要的健康,希望抑郁离我们都远一点。这需要从认知上警醒,也需要日常生活中多加防范。

 

该书所能给出的认知启发

1、时不时自查自己的状态。书中提到“父母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我们表现得正如自己的父母。‘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父母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说到“儿童自我状态”,一句诗“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似乎揭示了“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

时不时自查自己状态,并问自己我们成年后有多少行为是从童年学来的?有哪些阴影存在在干扰我们向阳而生,并告诉自己:是时候了,自己教育自己。作为成年人,童年的缺失或错误,只有靠自己。

2、时不时觉察认识焦虑。焦虑,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种状态,就像生活中的苦辣酸甜种种滋味,每个人都会尝到。比如,当下的高三学生面临高考会有焦虑,家长也有焦虑,大学生毕业了会有找工作的焦虑,生为父母会有怎么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的焦虑。但对于每个人而言,焦虑有轻重、长短、作用、转化的不同,对于生命健康和个人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有必要探索焦虑本质。那么,焦虑从何而来?正如<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的蛤蟆先生一样,他最近焦虑了,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他自己梳理了焦虑的原因,有来自朋友的,有来自工作的,都是显示生活中出现了问题,需要解决问题的需求与自己的认知和能力出现了了不平衡,从而影响到睡眠、饮食,导致焦虑扩散和加重。

人的生命过程本来就是一个新陈代谢动态平衡的过程,出现了需求与供给之间不匹配的时候,正常情况下会有一个增长机制,人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成长。焦虑也会在提升中逐渐消解。而焦虑持续的原因是什么呢?蛤蟆先生的焦虑显然是持续了一段时间,乃至他自己已经无法自我消解,所以才求助于心理医生。在求助的过程中,心理医生分别引导蛤蟆先生梳理了他自己最初负面情绪的产生,梳理了他的状态,分析了他的儿童心理状态和成人心理状态,分析了他与外界的链接,他的社交,他与朋友的关系,溯源了他的童年和成长过程。

  所以,焦虑的本质是什么?是需求与认知、情绪、能力、执行力等一系列供给的阶段性失衡。

3、学会共情。书中提到,在咨询的过程中,蛤蟆先生得到了未曾感受过的重视、尊重,这一份看似不愠不火带着理性的“温暖”对情绪起到了调节作用,之后是认知、感受、情绪、路径方式的改变。新的良性的平衡逐步建立起来。心理医生所给予蛤蟆先生的正是共情,这份共情力形成能量传递,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了沟通桥梁。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共情,学会去聆听,去理解别人。

生活中我们需要的防范

 

正如蛤蟆先生一样,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会面临一系列烦恼,交友的烦恼、工作的烦恼等,如果缺少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能力,就容易产生抑郁情绪,进而形成抑郁倾向,如不及时调节转换,很可能发展成抑郁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学会构建“抑郁”防火墙。

1、凡事想开点。心理学上认为,最主要是一个人的认知,而不是客观外物在左右情绪。即一个人的情绪,往往是受他对这个事件的看法影响,比如说有一天休息日,积极心态的人就会很开心,因为有一天可以自由安排;消极心态的人就会很悲伤,只想着怎么只有一天的假期,或者愁闷这一天不知道怎么过。所以,有时候事实很难改变,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个人的情绪就会完全不一样。当然,对于在简书上创作的简友们,这是个不难的问题,无论什么样的境遇,不都可以是创作的素材,不是吗?

2、遇难放松点。当自己感觉这段时间非常疲劳且很难承受的时候,不妨踩一踩“刹车”,停一停,歇一歇,缓一缓。可以静心思考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事情,比如家庭、健康、事业、学习,那个最重要?那个最急迫?日常生活计划得当、很有序固然好,但也要给自己留一些空白,给自己一些回旋的余地。这对于除了创作瓶颈期的简友其实也蛮重要,弦绷得太紧,不一定有利于创作,这一点您是否同意呢?

3、遇苦钝一点在生活中,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是顺风顺水的,不免磕磕碰碰和伤痛,但人一生下来成长过程哪一个过程不会有痛?不妨钝感一些,或建立个人快乐清单,列出做哪些事情会让自己开心,然后付诸行动。快乐多了苦痛也就钝了。

所以,从认知上提升,从生活中做起,让抑郁尽可能离我们都远一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