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

2023-06-01  本文已影响0人  把身后的生活过成散文诗
老子认为,可观、可见、可言的事物都不能长久,只有不可观、不可见、不可言的事物才能够永恒,才能够真正称得上是道。

〔正文〕

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

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形,是天地的开端;有形,是万物的根源。

因此,要常从“无”中观察天地的奥妙,从“有”中寻找万物的踪迹。

有和无,不过是同一来源的不同称谓罢了。

有和无都是幽昧深远的,它们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道可道:第一个道,名词,指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第二个道,动词,指表述、表达。

常:普通、一般。

名可名:第一个名,名词,指“道”的形态、名称;第二个名,动词,指表达、说明。

始:开端。

母:母体、根源。

妙:微妙。

徼:音jiao,通“窍”,踪迹,引申为端倪。

门:门径。

〔简析〕

本章,开宗明义:“道可道,非常道”,初步揭示了“道”的真正内涵。

《道德经》,共81章,分上篇和下篇。

上篇《道经》37章,讲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变化的玄机,揭示了阴阳变化的微妙;

下篇《德经》44章,讲述的是处世方略,道出了处世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事之道。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由老子第一个提出,并加以阐释、论证。

道作为老子哲学的核心,贯穿其思想体系的始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