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人生有何意义》摘录
胡适先生的观点客观思想进步,到现在依然对我们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样生活。
一句好话可以影响无数人,一句坏话可以害死无数人。这就给我一个人生标准,消极的我们不要害人,要懂得自己行为。积极的要使这社会增加一点好处,总要叫人家得我一点好处。
人生离开哲学,是无意义的人生,哲学离了人生,是想入非非的哲学。
过去的成绩只应该鼓励现在的人努力造一个更大更好的将来,这是“时”字的教训。倘若过去的光荣只使后来的人增加自满的心,不再求进步,那就像一个辛苦积钱的人成了家私之后天天捧着元宝玩弄,岂不成了一个守财奴了吗?
以前开口五千年,闭口五千年,一位目空一切,不料世界太阳系的存在,有几万万年的历史,地球也有几万万年,生物至少有几千万年,人类也有二三百万年,所以五千年占很小的地位,明白了时间之长,就可以看见各种进步的演变,不是上帝一刻可以造成的。
所以人生的意味,全靠你自己的工作,你要它圆就圆,方就方,是有意味,因为真理无穷,趣味无穷,进步快活也无穷尽。
我渐渐的明白,时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们中国人学英文,和英国美国的小孩子学英文,是两样的。我们学西洋文字,不单是要认得几个洋字,会说几句洋话,我们的目的在于输入西洋的学术思想。所以我以为中国学校教授西洋文学,应该用一种“一箭射双雕”的方法,把“思想”和“文学”同时并教。
列位办学堂,尽不必问教育部规程是什么,需先问这块地方上最需要的是什么。譬如我们这里最需要的是农家常识,蚕桑常识,商业常识,卫生常识,列位却把修身教科书去教他们做圣贤!......所以了我奉劝列位办学堂,切莫注重课程的完备,需要注意课程的实用。尽不必去巴结视学员,且去巴结那些小百姓。视学堂说这个学堂好,是没有用的,需要小百姓都肯把他们的子弟送来上学,那才是教育有成效了。
社会所需要的是做事的人才,学堂所造成的是不会做事又不肯做事的人才,这种教育不是亡国的教育吗?
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可以讲: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人最大的贡献就是留下过去的智识和经验,使后人可以节省许多脑力。
如果每样东西,要每个人从头学起,而不去利用过去的智识,那不是太麻烦吗?所以人有了智识的遗产,就可以自己去成家立业,就可以缩短工作,使有余力做别的事。
问题当前,全靠有主意。主意从哪儿来呢?从学问经验中来。没有智识的人,见了问题,两眼白瞪瞪,抓耳挠腮,一个主意都不来。学问丰富的人,见着困难问题,东一个主意,西一个主意,挤上来,涌上来,请求你录用。
读书不是单为文凭功名,只因为书中可以供给学问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可以帮助我们思想。
一个受过训练的头脑,就是对于易陷入偏见、武断和盲目接受传统和权威的陷阱,存有戒心和疑惧。同时,一个受过训练的脑筋绝不是消极或者毁灭性的。他怀疑人并不是喜欢怀疑的缘故;也并不是认为“所有的话都有可疑之处,所有的判断都有虚假之处”。他之所以怀疑是为了想确切相信一件事。为了要根据更坚固的证据和更健全的推理为基础,来建立或重新建立信仰。
救国事业更非短时间所能解决;帝国主义不是赤手空拳打的倒的;“英日强盗”也不是几千万人的喊声咒得死的。救国是一件顶大的事业:排队游街,高喊着“打倒英日强盗”,算不得救国事业;甚至于砍下手指写血书,甚至于蹈海投江,杀身殉国,都算不得救国的事业。救国的事业须要有各色各样的人才;真正的救国的预备在于把自己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才。
救国须从救出你自己下手!
国家的烦扰,外间的刺激,只应该增加你求学的热心与兴趣,而不应该引诱你跟着大家去呐喊,呐喊救不了国家。即使呐喊也算是救国运动的一部分,你也不可忘记你的事业有比呐喊重要十倍百倍的。你的事业是要把你自己造成一个有眼光有能力的人才。
在一个扰攘纷乱的时期里跟着人家乱跑乱喊,不能就算是尽了爱国的责任,此外还有更难更可贵的任务:在纷乱的喊声里,能立定脚跟,打定主意,救出你自己,努力把你这块材料筑造成个有用的东西!
欲要救济教育的失败,根本的方法只有用全力扩大那个下层的基础,就是要下决心在最短年限内做到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国家与社会在今日必须拼命扩充初等义务教育,然后可以用助学金和免费的制度,从那绝大多数的青年学生里,选拔那些真有求高等知识的天才的人去升学。受教育的人多了,单有文凭上的资格就不够用了,多数人自然要求真正的知识与技能了。
养个孩子还免不了肚痛,何况改造一个国家,何况改造一个文化?别灰心了,向前走罢!
天下哪有科学落后、工业生产落后、政治经济社会组织事事落后的国家可以坐享世界第四强国的福分!
国家当然有救,国家的前途当然不绝望。
正因为我们今日的种种苦痛都是从前努力不够的结果,所以我们将来的恢复与兴盛决没有捷径,只有努力工作一条窄路,一点一滴地努力,一寸一尺地改善。
我们中国今日无数人的苦闷悲观,都由于当年期望太奢而努力不够。悲观是不能救国的,呐喊是不能救国的,口号标语是不能救国的,责人而自己不努力是不能救国的。“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贞操不是个人的事,乃是人对人的事;不是一方面的事,乃是双方面的事。女子尊重男子的爱情,心思专一,不肯再爱别人,这就是贞操。贞操是一个“人”对别一个“人”的一种态度。因为如此,男子对于女子,也该有同等的态度,若男子不能照样还敬,他就是不配受这种贞操的待遇。这并不是外国进口的妖言,这乃是孔丘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百年前,朱舜水到日本,他居留久了,能了解那个岛国民族的优点,所以他写信给中国的朋友说,日本的政治虽不能上比唐虞,可以说比得上三代盛世。这是一个中国大学者在长期寄居之后下的考语。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日本民族的长处全在他们肯一心一意地学别人的好处。他们学了中国的无数好处,但始终不曾学我们的小脚、八股文、鸦片烟。这不够“为中国取镜”吗?他们学别国的文化,无论在哪一方面,凡是学到家的,都能有创造的贡献。这是必然的道理。
可靠的民族信心,必须建筑在一个坚固的基础之上,祖宗的光荣自是祖宗之光荣,不能救我们的痛苦羞辱。何况祖宗所建的基业不全是光荣呢?我们要指出:我们的民族信心必须站在“反省”的唯一基础之上。
祖宗生在过去的时代,他们没有我们今日的新工具,也居然能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遗产。我们近日有了祖宗不曾梦见的种种新工具,当然应该有比祖宗高明千百倍的成绩,才对得起这个新鲜的世界。日本一个小岛国,那么贫瘠的土地,那么少的人民,只因为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几十个人的努力,只因为他们肯拼命地用这个世界的新工具,居然在半个世纪之内一跃而为世界三五大强国之一。这还不够鼓舞我们的信心吗?
我们的前途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我们的信心应该望在我们的将来。我们的将来全靠我们下什么种、出多少力。“播了种一定会有收获,用了力决不至于白费”:这是翁文灏先生要我们有的信心。
模仿熟了,就是学会了,工具用得熟了,方法练得细密了,有天才的人自然会“熟能生巧”,这一点功夫到时的奇巧新花样就叫做创造。
我们要谈博爱,一定要换一观念。古时那种喂蚊割肉的博爱,等于开空头支票,毫无价值。现在的科学才能放大我们的眼光,促进我们的同情心,增加我们助人的能力。我们需要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博爱——一种实际的博爱。
现在我们读书的时候,不要空谈高唱博爱;但应先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到我们有充分能力的时候才谈博爱,仍不算迟。
我走过许多国家,我没有见到一个国家牺牲经济自由可以得到政治自由,也没有见到一个国家牺牲政治自由可以得到经济自由。
假使这世界是自由与非自由之争的世界,我虽是老朽,我愿意接受有自由的世界,如果一个是容忍一个是不容忍的世界,我要选择容忍的世界。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一粒一粒地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该有的信心。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凡成为领袖人物的,固然必须有过人的天资做底子,可是他们的知识见地、做人的的风度,总得靠他们的教育训练。
在今日的中国,领袖人物必须具备充分的现代见识,必须有充分的现代训练,必须有足以引起多数人信仰的人格。这种资格的养成,在今日的社会,除了学校,别无他途。
自由不是容易得来的。自由有时可以发生流弊,但我们决不因为自由有流弊便不主张自由。
因为不朽全靠个人的真价值,并不靠姓名事实的流传,也不靠灵魂的存在。
中国的西方化只是种种观念渐渐传播渗透的结果,往往是先有少数几个人的提倡,渐渐得这些人赞成,最后才有够多的人相信这些观念是和何用或很有效验的,于是引起一些影响深远的变化......慢慢地、悄悄地,可又是非常明显地,中国的文艺复兴已经渐渐成了一件实事了。这个再生的结晶品看起来似乎使人觉得是带着西方的色彩,但是试把表面剥掉,你就可以看出做成这个结晶品的材料在本质上正是那个饱经风雨侵蚀而更可以看得明白透彻的中国根底。
到现在是有哪些世界文化共同的理想目标呢?总结下来共有三个:
第一,用科学的成绩解除人类的痛苦,增进人生的幸福。
第二,用社会化的经济制度来提高人类的生活,提高人类的生活程度。
第三,用民主的政治制度来解放人类的思想,发展人类的才能,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
社会若能保持一种水平线以上的清明,一切政治上的鼓吹和设施、制度上的评判和革新,都应该有成年的人去料理。未成年的一代人(学生时代之男女),应该有安心求学的权利,社会也用不着他们求做学校生活之外的活动。
这种学生活动有三个重要部分:
(1)学问的生活
(2)团体的生活
(3)社会服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