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书单读书

《月亮与六便士》——追逐梦想,已不平凡

2017-11-30  本文已影响69人  杜冷小丁

有人把毛姆的小说作为上乘小说的入门读物,也就是说毛姆的小说是一个门槛,比他好的都是伟大的作品,而不如的则不能称之为伟大。

毛姆在西方一直被视为通俗作家,他的文笔流畅,故事引人入胜,通俗易懂。但说一个作家是“通俗作家”,往往表面他的作品并不是纯文学,并没有进入文学最高级的殿堂。就像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一直有一种“纯文学”的情节,就是主题宏大,关注人类的根本困惑和问题。他们宁愿把奖项颁给其实根本不是作家而只是记者的阿列克谢耶维奇和歌手的鲍勃迪伦,也不会给常年陪跑的村上春树,可能就是觉得村上的作品不算是纯文学范畴。

毛姆亦然。在我看来,纵然他写出了《月亮和六便士》与《刀锋》这两部激励了无数人的著作,但从他的行文风格来说,仍然是属于畅销小说类,当年他即凭借着《月亮与六便士》成为了最挣钱的畅销作家。这无疑是很成功的,很多末流的作家终其一生都难以望其项背。

但如果我们的眼光再高一点,把毛姆和那些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星们比较,以他们的文学标准衡量,毛姆则很显然够不上是文学大师。

但是毛姆仍是独特的。我想在文学史上难有像他这样一位作家,一部小说便经久不衰,风靡畅销,同时又直击人的心灵,令无数读者热泪盈眶,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这部小说就是家喻户晓的《月亮和六便士》。

可以说,毛姆的声名,主要得自于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正因为这部作品的存在,很多人都把毛姆排入了文学的最高殿堂当中。

这部小说很多人都读过,情节也很简单。故事里的人物追逐梦想,过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是因为它离经叛道,二则是那是我们想做却不敢去做的事情,所以我们热泪盈眶。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大部分人不会为了梦想而承担贫困潦倒的风险,而这正是自由和梦想最迷人的地方,也是为了实现它而几乎要付出的代价。

如何选择,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

而《月亮和六便士》提供了一种答案。

1

“满地都是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见了月亮。”

这句有象征意义的话很煽情,“便士”这种小面值的货币代表了世俗的蝇头小利,而“月亮”毫无疑问则是人类的梦想。梦想人人都有,却很少有人真正实现,而把对现实的无奈当成是实现不了的祸首。

很多人都说,人长大了,有很多责任,不能只顾着自己,不得已才向现实低头。至于梦想,只能选择放弃。

这说到底,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打算对自己内心的想法付诸行动,知道实现梦想很难,就已经在潜意识里惧怕这个困难,所表现出的是找各种拒绝的理由安慰自己。生活很残酷,但不会把你的梦想折断,折断梦想的,只能是自己的双手。

很多影视剧里都哭着喊着追逐梦想,最终却说一句败给了现实。其实他们是输给了自己的不真诚,自欺欺人罢了。

比如在电影《缝纫机乐队》里,我就看不到对梦想的真诚。如果主人公心怀摇滚梦想,就应该去创作摇滚,拿出自己的作品,而不是唱着别人的歌,吼两嗓子过把瘾,把自己唱哭了,就算是实现梦想了。如果是这样,那也太廉价了。

梦想是认真地、长久地付出行动,并坚持不解,而不是在幻想里无病呻吟,拿着现实当借口。影片里的人无法实现摇滚梦,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坚持过自己的梦。

小说里斯特里克兰在四十岁时离家出走,去巴黎学习画画,他的决心如壮士断腕,对梦想的虔诚如蒙感召,像一个出家人了断尘缘,遁入红尘般了无牵挂。对于他的家庭也许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但对他这个个体,对自己,在几十年里压抑自己梦想中没有呐喊哀嚎,没有呻吟无病,而是像一个真正的勇士一样去挑战困难,为梦想去战斗。

他外表看起来是柔弱的,内心却是刚强和强健的。

仅这一点,这部小说就已经超越了大部分充斥在市场上哭喊着装作悲痛的励志小说和影视剧。

真正的痛苦都是隐忍不发的,在平淡克制的叙述中,读者早已热泪盈眶。

2

选择自由并不代表着无拘无束,相反,越自由身上的负重就越多,要比常人背负更多的压力。小说里有一个蹩脚的画家斯特罗夫,他在被爱人伤害、画作得不到认可万念俱灰的情况下,他似乎对选择当一个画家后悔了:“我们必须过安分守己的日子,免得引起命运女神的注意。让我们学会沉默,偏安于仅可容身的小角落,这才是生活的智慧。”

不知我们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感叹,自己奋不顾身地追求梦想,到头来仍然一无所有,为什么当初要选择流浪,还不如待在家乡,没有希望,但至少也没有痛苦。

小说中的“我”在去斯特里克兰家看画时对他说:“试图只为你自己而活是荒谬的,你迟早会生病、疲倦、变老,你内心会渴望得到安慰和同情,到时你不会感到惭愧吗?”

如果是我听到这样的问题,也会认真的思考一下自己老了以后的事情,他说的没错,梦想的激情退却,也许剩下的只是一地鸡毛,一无所有以后,连自己都照顾不了。

可斯特里克兰的回答是:“你来不来看我的画?”

与其说他完全不在意这个问题,不如说他早已放下了世俗的考虑,包括物质的快乐,包括亲朋好友,甚至包括生死。全然不在乎,只在乎手中的画笔和心中的美景。毫无疑问他是一个疯子,可这个疯子对艺术的执着是多少人艳羡却做不到的。也是那些嘴上吵着梦想,行动上却害怕失败、害怕失去已有的生活而止步不前的人们,所做不到的。

追求梦想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害怕因此而丢掉原来稳定的生活、可观的薪水的人,不过是看中实现梦想后带来的种种好处,而不是梦想本身。所以在现实中,轻易就为五斗米所折腰,因为他要的就是米,梦想,不过是实现五斗米的途径罢了。试问谁敢放弃所已经拥有的一切,去追寻生活中恰恰没有的梦想,就像巴尔扎克那样,抛开现实的家庭,独自在巴黎的某一间昏暗的房间里写作,像小说里斯特里克兰那样。

月亮少有人抬头去看,不是因为人们不想,而是实在太难。

3

那些劝斯特里克兰回归“正常”生活的话,让我想到了在毛姆的另外一本小说《刀锋》里,主人公莱雷也是放弃了优渥的工作去追寻遥不可及的梦想,他的女朋友劝他:“一个男人,应该工作,他来到世上就应该工作,这样才能为社会做贡献。在这宝贵的岁月里,别人大展宏图,你却在虚度光阴。”

这听起来是多么正确的劝告啊!像极了当下家长对孩子说的话,老师对学生说的话,也是无数年轻人拥有的坚定无比的价值观:努力工作,奉献社会。

我们都知道思想决定于当时的时代,而《刀锋》中上世纪美国二三十年代,和《月亮和六便士》里二十世纪初的英国,正是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年代,时代的特征反映的人的身上,就是金钱至上,物质主义盛行。

这像极了今天的中国。

在当下的中国,如果有一个年轻人,或是中年人,放弃了不错的工作和稳定的社会地位,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什么都不干,寻找虚幻的梦想。现在的价值观下的人们,一定认为他疯了,这个人有病,特别是放弃了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为之奋斗的房子。

所以我们都在低头寻找地上的六便士,而少有人能抬头欣赏月亮。

我们究竟在害怕什么?没有存款和房子,年轻人极度没有安全感,也就是在这样的现实下,他们“被迫”放弃了梦想。实际上人们想要的生活需要很多物质保证,而很多人一辈子也得不到这么多的财富,越是这样越不敢放弃对物质的追求。

我们害怕的不是失去梦想,而是活着的尊严,尊严是靠物质才能维持的。那么精神的尊严呢?又有多少人会在意。当时的美国,如今的中国,都面临着这个问题。

《月亮和六便士》里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年薪百万,娶得如花美眷就是成功吗?做最想做的事,让自己的内心安宁就是糟蹋自己吗?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但他显然倾向于精神大于物质、个人大于社会的价值观。

不能说人们努力工作,辛苦挣钱买房就是错了,甚至不能说是庸俗的。这只是一个选择问题,而不是是与非的问题。如何选择,还是取决于我们追求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我想真正正确的价值观是能包容不同的价值存在,不会把离经叛道的人当成疯子,也不会奉若神明。要允许人们有选择的权利,更要有说“不”的权利。我不想过别人眼里正确的人生,只想遵从内心,达到内心的安宁。

《月亮和六便士》告诉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想,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永远都不会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