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1)

2024-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杏子Pin_cha

绪论

【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简述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出版了《美学》一书,他也被后世尊称为“美学之父”;

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

简述自由是美学和实践存在论之间的中介。

(1)自由是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

(2)自由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

(3)人生在世一旦达到自由状态,审美情景就会应运而生。

【美学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萌发出来的不明晰的审美追求。

第二阶段:美学思想。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审美现象的理性认识。

第三阶段:美学学科的建立。它是从整体上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审美活动论

【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

审美活动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只有当审美意识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式出现后,才意味着审美活动的真正发生。

原始意识的特征:在具体性中包含着抽象性;在矇昧性中渗透着真实性;在神秘性中凝聚着创造性

审美意识从人的一般意识中分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审美需要从人的实用需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也即人类逐渐超越自己原生性的自然需要。

【构成审美活动动力机制的要素】

1、审美需要:审美需要时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一种本质力量,是人渴望实现、肯定自己,并按照自己的人生理想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

2、审美理想:审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是民族性、时代性、阶级性。

3、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作为主体最高的审美追求,乃是主体进行任何审美活动的最高指导原则。其内在方面为能力或鉴赏力;外在表现为兴趣和品位。区分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是与对象属性的一致性

【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1、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

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1、审美活动首先是一种精神活动。审美活动固然离不开人的自然存在,在根本上是超越现实功能和物质需求的一种自由的心灵体验。所以审美活动只能定位于精神活动。

2、审美活动在各种精神活动中最具有个性化。

3、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完满境界为其突出的特点。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则不仅不与对象相分离,而且他就直接地栖居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就在自己当下直接性的生存过程中体悟着生命的意义,就在与对象相融相通的生活状态中探寻着生活的真谛。

4、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不仅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且永远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