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葡萄酒造假史:时间是检验真假的试金石
2020-08-19 本文已影响0人
蓝河葡萄酒
在这个真假掺半的世界,有人用善意努力保持着温度,也有人用贪婪无情吞噬着良知。
在漫长的葡萄酒发展历史进程中,造假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对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葡萄酒市场,有太多的“真真假假”迷惑着消费者。
葡萄酒造假史
“葡萄酒是最有可能被造假和虚假销售的商品之一”Wine was one of the commodities most at risk for being fraudulently manipulated and misrepresented.
——德国化学家Friedrich Accum
葡萄酒造假,可不是现代工业才有的产物,自酿造葡萄酒的历史开始,葡萄酒就开始被掺假和伪造。
古罗马时期
在古罗马时期,长老普林尼就抱怨葡萄酒造假太猖狂,以至于贵族都没办法保证自己买到的是货真价实的葡萄酒。
中世纪时期
在中世纪期间,以不知名产区冒充著名产区葡萄酒的造假现象十分常见。
伦敦的地方酒局为此制定了法律,禁止酒吧老板将产自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的葡萄酒存放在一起,以防止混合替换酒液,或者欺骗消费者。 一旦被发现生产商或商人有葡萄酒造假欺骗行为,政府就会强迫他们将这些假酒全部喝完。在中世纪的德国,生产、销售假葡萄酒者,会被处以殴打、甚至绞死的刑罚。
启蒙运动时期
在启蒙运动时期,科学的进步迎来了“葡萄酒医生”这个荒诞的职业,他们用其他食物和晦涩的化学制品来酿造葡萄酒。
例如用苹果制造香槟,用黑冰酒制造波尔多,然后在市场上销售这些假酒。
当时因为根瘤蚜疫情,大量酿酒葡萄死亡,一度造成了“真酒稀缺,假酒泛滥”的市场局面。
19世纪时期
到了19世纪初期,葡萄酒造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英国,1833年正式将反对葡萄酒造假和虚假销售的规定纳入英国议会的《1860年食品和饮料掺假法》;
欧洲的一些国家政府也颁布了法律,定义了“葡萄酒”的确切成分,以便将真正的葡萄酒酿造与葡萄酒造假行为区分开来;
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政府也先后把“葡萄酒定义”写进了法律里。
对“造假方式”的争议
我们经常说“葡萄酒造假”,但是对于这个词语,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却有着不一样的定义。
比如粉碎葡萄、添加野生酵母、在橡木桶中发酵和陈化、使用橡木片、搅拌酒糟、澄清和过滤、反渗透等我们日常所见的酿酒技术在历史的一些阶段,都被认为属于“过度操纵”行为,而被定义为“造假”。后来这些技术越来越普遍,也让酿得的葡萄酒质量更好,味道更加醇美,慢慢被人们接受和认可。 而在葡萄酒中掺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古希腊人认为,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一定要加水,未稀释的葡萄酒是不健康的,喝未经稀释的葡萄酒是一种“野蛮”行为。
到了现代,葡萄酒大师扬西斯·罗宾逊却认为:加水或稀释葡萄酒的行为,“可能是书中最古老的葡萄酒欺诈形式”。
现代对于加水的操作,也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争议,比如美国加州葡萄酒协会规定,允许添加一定量的水来补偿葡萄因脱水而损失的天然水分。
但是在更多国家的规定里,加水是违法行为,比如澳大利亚。
真假试金石——时间
有些东西,当你无法分辨真假的时候,就把它交给时间吧!
最真的东西势必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口碑的传颂,它们经历许久愈发光彩夺目。
时间足以让那些虚假的东西褪尽颜色,让满怀诚意的作品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