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思想为世界“文明对话”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有人说在历史上的孔子儒家文化对西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影响已经成为了过去,那么剑桥大学将孔子著作《论语》的部分章节作为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儒家思想尊崇的最好解释,而儒家仁者爱自己,更爱别人的思想,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验证。孔子的仁政爱民思想,在西方国家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苛政猛于虎”这句话曾经一度成为执政者的统治警句。另外,从现在世界各地雨后春笋般建立“孔子学院”的趋势,也可看出孔子在外国人认知中的地位。这是东方文化的骄傲和成功,而孔子的成功,不仅仅在东方。
1957年,正当以哈佛大学社会关系研究为基地的现代化理论运动方兴未艾的时候,雅斯贝尔斯发表了他的巨著《伟大的哲学家》,充分体现了他长期在神学和实证主义之间寻求第三条思路即“日新哲学”的智慧。他定义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和耶稣为世界历史的“典范人物” ,并阐述“轴心时代” 的观点,为“文明对话”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1982年8月27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33周年,美国各界人士在旧金山举行祭孔大典,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先生致函说:“孔子的高贵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的学说世代相传,为全世界人民提示了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1984年,美国出版了著名的《世界名人大词典》,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的首位。《华盛顿邮报》曾经写道:“虽然孔子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的教诲对今天世界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面对各种对孔子的褒贬,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当一个人,不论他是活着的时候,还是已经去世,他的思想,能给别人借鉴,能让别人尊崇,能影响到别人的思想、生活,乃至所处的环境,且长久不息,传遍世界,即使这种思想平凡的就像人们离不开的空气与五谷杂蔬那样,让精神有所滋养,灵魂有所安放,这是不是一种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