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满足于眼前容易实现的小目标
这是日更1000天计划的第一百九十四天
今天我们来看系统动力学常用的最后一个模型组:锁死模型组,这个模型的标准,就是期待中的调节回路,遭遇意外的调节回路,最终出现零和博弈的局面。
锁死模型组包括恶性竞争和目标侵蚀这两个模型。
1、恶性竞争;
以前做外贸的时候,对恶性竞争还是深有体会的。
当初我们卖的产品是新材料制造的厨房用品,因为产品新颖,所以利润高。于是很多厂家开始眼红,跟着进入这个行业。但这个产品太新了,当初连海关编码都可以使用好几种类别,因为连海关都搞不清这个产品属于哪种大类,产品在国际上也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
客户采购产品时,标准往往都是和工厂商量后确定的,这也就给那些工厂降低品质、以次充好,从而降低价格抢夺市场的机会。
我们公司在那段时间坚持了底线,一遍一遍地向客户解释为什么我们的价格比较贵,我们和别人的质量到底有什么差别,但是最终听进去的人,只有一半不到,很多人在搞不清质量差别的情况下,还是喜欢便宜的,其中就包括我们的一些老客户。
一开始对方觉得皆大欢喜,价格便宜了,销量更大了,工厂赚钱,国外的进口商也赚钱。但是,随着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越来越差,投诉越来越多,大家渐渐发现,东西没人要了。
即便我们坚持自己的产品品质,最终也赢回了那些国外客商的信任和尊重,但是市场被破坏了,消费者不再相信这个产品了,谁也无法挽这个局面。这就是恶性竞争带来的后果。
博弈论里面著名的“囚徒困境”例子,最终形成了都坦白的纳什均衡,本质上也是恶性竞争的结果,因为两个囚徒,谁都不想被人背叛而获得最重的惩罚。
恶性竞争的本质,就是你自我修复的调节回路伤到别人,从而加强了对方的调节回路,又反过来伤害到你。
想要破解恶性竞争,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做到或者意识到,合作的收益大于背叛的诱惑,从而构建出某种稳定的均衡。
2、目标侵蚀;
目标侵蚀的本质,就是当用改变行为的调节回路缩小差距遇到阻力时,改为用降低目标调节回路来缩小差距的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事前定的一些目标看起来难以实现了,这时候,人们不是提高执行力,从行动上进行改变,而是降低了目标的标准,原来想跑10公里,现在感觉跑不动了,先完成1公里的目标吧~~
这种做法,有时候被人们解读为:将大目标分解开,先完成阶段性小目标,然后一步步朝着大目标前进。
然而,多数情况下,当我们完成小目标的时候,容易陷入自满的状态,以为短期目标实现了就万事大吉,最终却导致人们的目标越来越低,得过且过。
有一个朋友,当初和我一起决定开始写作日更1000天的计划,但是我们走的路线不同,我直接将1000天定为目标,而他把日更100天定做小目标,准备先试试看。
当我们都写到100天的时候,我的计划没有任何改变,继续前进;而他却觉得,既然已经完成了100天的小目标,干脆休息几天,调整一下精神状态再继续写。
然而,他这一休息,就再也没有重新开始过,每当他想重新开始写的时候,就想再调整调整,最后,他觉得,反正都已经日更100天了,看起来也没什么难度,就不继续了。现在,他又开始挑战100天英语学习计划。
这是一个典型的目标侵蚀的案例,因为满足于小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自己当初的大目标。
当你的目标一点点被侵蚀的时候,虽然你会感觉越来越舒适,但其实,你离真正的目标越来越远。
英国小说家毛姆曾经说过:只有平庸的人,才总是处于最佳状态。
想要打破这种模型,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精确的数字设定出自己的目标,不给自己留余地,最终才能做到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