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1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元代的中国,还获得了一副来自远方的陌生目光,这就是马可·波罗的目光,他让欧洲第一次了解了中国的山水风土、生态文化,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马可·波罗的叙述中,元代成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元代之后,是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代。
如果做世界对比,正是在明代,欧洲从中世纪的梦魇中彻底苏醒了。而中国文化的整体格局和气度,在明、清两代显得弱了,散了。
001 文化专制主义
文化气氛与社会气氛有关。造成这一切的起点,是朱元璋开始实施的文化专制主义。
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不一样,朱元璋的文化专制主义是一种系统的设计、严密的包围、整体的渗透、长久的绵延。
由草根起家而夺取了全国政权,朱元璋显然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他独裁全国行政,强化社会管制,实行特务统治。不仅如此,他还直接问津文化,为科举考试制定了一套更严格的规范。这么一来,皇帝和朝廷,不仅是政治权利的终端,也是学位考试的终端,更是全国一切文化行为和教育事业的终端。
这一套制度,把中华文化全盘捏塑成了一个纯粹的朝廷工具,这种“文化——官僚系统”,使中国文人的集体人格从根子上被改造了。
与此同时,朱元璋对少数不愿意进入“文化——官僚系统”的文人,不惜杀一儆百,以匪夷所思的想象力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字狱,使中华文化笼罩在巨大的恐怖气氛之下。
朱元璋在发展经济、利益民生、保境安民等方面做了很多好事,不失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能力、有作为的皇帝,但在文化上,他用力的方向主要是负面的,留下的遗产也主要是负面的。
他以高压专制所造成的文化心理气氛,后果非常严重,就连科学技术也难以发展了。明代建立之初,中国的科技还领先世界,但终于落后了,这个转折就在明代。
002 严重质变的儒学
由朱元璋开始实施的文化专制主义,以儒学为工具,尤其以朱熹的理学为旗帜。看上去,这是大大地弘扬了儒学,却是让儒学产生了严重的质变。因为与专制暴虐联系在一起了,它呈现出了一种恃强凌弱、仗势欺人的霸气。其实,这并不是儒学的本来面目。
在朱元璋之后,明成祖朱棣在将儒学推到极端的同时,又以更大的心力推行宦官政治和特务政治,如臭名昭著的东厂。这也容易让儒学沾染到一些不好的味道。
003 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人格
直到明代灭亡之后,有些智者才做出了如下的反思:
明代高层文化人的生态和心态,被概括出一副对联:“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也就是大家都在无聊中等死,希望在一死之间表现出自己是个忠臣。
笔锋犀利的清初学者傅山更是明确指出,这种喜欢高谈阔论又毫无用处的文化人,恰恰是长久以来养成的奴性的产物,因此只能称之为“奴儒”。“奴儒”的特点是身陷沟渠而自以为大,无感世事而满口空话,一见英才便联手扼杀。
反思得最深刻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些思想家,他们从最终根源上揭示了君主专制的弊病,振聋发聩。
但是,究竟应该怎么办呢?他们却不知道了。后面,我们再对他们三人做专门介绍。
注:王阳明和他的“心学”都很优秀,充分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有可能达到的人格高度。我们在后面的“大道·儒家佛家道家”中,将会系统地分析他的人生宣言。但是,即使是他,对中国文化的整体格局也无能为力。
20200601读余秋雨《中国文化课》050文化被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