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哲思散文

哲学的意义(二)

2020-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初源本心

(前言:之前的拙作《哲学的意义》不经意间得到了许多简友的阅读和点赞,心中既惶恐又惭愧。                                 

哲学本就广而泛之,甚至可以说是“大而无用”的知识。已到不惑之年的自己,正经历一场苦痛,想从哲学中找寻到一些真理,让自己得以解脱心灵的苦难。但在各种思潮中发现,各种“消费主义”、“引用主义”太盛太盛,个人独有的独立思想少之又少,于是乎才想在简书这个平台记载起自己的思考,自己对哲学的思考。当然,我不是鲁迅先生,将来也不会是鲁迅先生,但希望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唤起每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才会更真实地看这个世界,看待人生。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越来越好。这,也是我写“我的哲学观”系列的初衷。

在这篇写下的,算是第一篇的拾遗或补充吧。或者会瞠目结舌,或者会大逆不道,但,这仅代表我个人的想法,不代表别人。)

一 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如果这是个动宾结构,那么“爱智慧”就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那只能说明“爱智慧”,并不等于“拥有智慧”。那么,“智慧”又是什么呢?(似乎又陷入了苏格拉底式的提问了。)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应该是青年的“智慧”吧。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这应该是中年人的“智慧”吧。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应该是老年人的“智慧”吧。

假如,以上的都是“智慧”,那么说明“智慧”的含义是随着时间、经历而变化的。这也是中国人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也符合着“道”的内涵。

那么是否可以说明,我们在每一个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前,热爱正经历的,欢喜正成功的流泪正痛苦的,就是我们的“智慧”?而我们每个年龄段所爱的,就是在不同年龄段所感悟的“智慧”呢?

不得不说,这种“智慧”是相对的。是经历过风起云涌之后,对上一阶段所做的总结罢了。

这有错吗?

应该是没有错。正如辩证唯物主义所认为的,事物总是在运动,在发展,没有一个绝对静止的状态。

但是,如果辩证唯物主义承认“智慧”也是相对的话,那是不是它本身也陷入了一种相对主义了呢?

如果我们假设,“智慧”是固定的,是不变的呢?

我想,那就只有是孩子的“智慧”了:世界的一切都是让人惊奇的,感觉新鲜的。这个世界里,只有好吃的和不好吃的,好玩和不好玩的东西。

正如周国平老师认为的一样:孩子是最接近哲学家的哲学家。是啊,他们的心思最单纯,没有功利心,没有焦虑,没有勾心斗角,就和这世界最初的样子一样。

由成年人与孩子对“智慧”的理解对比可以看出,成年人的“智慧”,无非是如何过得更好——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而孩子们的“智慧”,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他们想了解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他们主观上没有悲喜,没有好恶,只有好奇。在这一点,成年人就输了一大截。

二  哲学的意义,“探求人生是什么,追寻到幸福是什么。”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造福全人类?”“让家人过得更好?”“为了责任?”,“为了自己?”,等等等等,应该还有很多,很多。但哪一个才是哲学所真正指向的呢?

我们不妨先做个假设:如果有一天早上醒来,你发现除了自己以外,地球上的其他人全部消失了,那你再想想,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当然会有人选择自杀,因为这样太孤独太寂寞了,但是,如果你选择好好活下去的话,活着,便是你这时人生最大的意义了。这,也正是余华所曾经表述的。

对于选择自杀的人而言,人生的意义,是和这个世界,和这世界的人有着联系才搭建起来的。而选择活下去人,骨子里是明白,人终将会是孤独的。活着,为自己,为来这世界一遭,为看一看这太阳,就是最大的意义。

虽然,这里面大部分人,在现实世界中,也会囿于眼前的人类体系的共识而屈服于内心的真实。毕竟,少有人愿意去做异端分子。

而在一个空无他人的世界中,伦理、道德、阶级、国家等,都没有了意义。当然,还有文字。唯一有意义的,只有“生存”。

当然,回到这个有喜有悲,有人有物,有神有兽的世界中,人生的意义又有了多种选择。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找到了你们人生的意义了吗?你们找到了哲学的意义了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