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书挑战:三十岁前在读书
接受东哥的邀请,开始整理此前阅读经历与习惯。
恰巧站在三十岁的门槛上,回顾青春,恋恋风尘,那些陪伴我一路成长的书,带给我莫大的安慰与充实。
一直以为,阅读与观影都是非常私人的体验。不仅仅是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庸常与跌宕的人生里,我们在书里寻找答案,无论是醍醐灌顶的醒悟,痛彻肺腑的撕扯,还是愈发纠结的困惑,这些感受所得都将成为各自生活中的独特经验。
我不喜欢大部头的说教,不喜欢意识形态的灌输,独爱看小说,今天就聊聊在我生命里,给我深刻印象的那些人和故事,但不限于小说。
一、红楼梦
国民第一小说。这个毋庸多说。
年轻的时候读红楼梦,只觉得十三四岁的孩子,已然是八面玲珑的人精,懂得美、爱与承担,而假模假式的大人世界却一地鸡毛。比起来,我们十三四岁的时候,才是真的幼稚。最近在听蒋勋先生细读红楼梦,才发现,很多从未在意的细节勾勒出故事背后更加宏大的画卷,爱恨情仇都藏在风轻云淡不着痕迹的叙说中。论结构与情节,曹雪芹才是讲故事的高手;论立意与情感,他早已超脱了世俗,看淡了爱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红楼,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耐得住一遍遍精读的,才是流芳百世的上乘之作。
二、飘
读《gone with the wind》的时候在上高中,正值青春期叛逆发作,瞧不惯一切,却无比热爱斯嘉丽,她自私,虚荣,敢爱敢恨,却如此强大,一切艰辛与不幸只会让她燃烧,盛放。没错,斯嘉丽就是我青春期的偶像。那时主持班里的文学刊物,gone with the wind,就是我揣着私心给班刊定的名字。
三、围城
《围城》是记事之后有印象的第一部电视剧,陈道明是我妈和我姥爷的偶像。后来认字儿了才去读的原著。开始膜拜钱钟书。第一次体会到中文的魅力,字字珠玑,嬉笑怒骂都在字里行间。也第一次感受到身为女性的美好。
四、活着
喜欢看余华的小说还是诺贝尔之前很久远的事情。《活着》之前,我从没看过那么惨的故事,我姥爷说,现实可能会更加残酷荒诞。后来又看了《许三观卖血记》《细雨中的呐喊》《兄弟》,慢慢体会到有些杀人不见血的东西就隐藏在历史里,现实里。诺贝尔之后,看了《第七天》,超现实批判现实。不能说,你在这些虚构的小说里就能读懂中国,但不去读,大概永远都不会懂。
五、麦田里的守望者
还是和青春有关。年轻的时候我也读江南韩寒郭敬明(这仨人大概最痛恨被排在一起。。。),直到塞林格改变了我对少年英雄的定义。这该死的青春,这假模假式的世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妥协,不改变。但塞林格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不是能够为了某个理由轰轰烈烈的死去,而是会因为某个理由而坚持着活下去。前段时间翻译家孙仲旭先生离世,这部书又被提起。胸中某些激情又燃烧了起来。
六、三体
三体三部曲《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一定要着重推荐,在我的排行榜里跟红楼梦一起并列第一。开始拿起书读得非常艰难,一度半途而废。后来辞职,终于沉下心来,耗尽所有脑细胞,跟随大刘进入他搭建的宏伟的宇宙图景。他大概并不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但即便如此,这部书一定超越你的想象力,一次又一次点燃高潮。而背后宏大的哲学体系和宇宙观,真的是颠覆三观——我的前同事老学究说,三观嘛,总是要毁一毁的。读书的那段时间恰逢人生低谷,怀疑一切,书里描绘的黑暗宇宙简直让人掉进自我毁灭的无底洞,如果眼前一切只是侥幸的小概率事件而已,那一切文明一切忙碌都是泡影,活着有虾米意义。我妈说,正因为你的存在只对小范围有意义,所以才要加倍珍惜。好吧人人都是哲学家。在三体中,宇宙的结局就是多维宇宙不断坍缩重建的过程,三维的太阳系最终探索成梵高《星空》中的图景太过壮观与震撼,我大概到死都不会忘记那场面。
七、白夜行
读书有个阶段性的特征,某段时间对某个人感兴趣,就会找来他所有的作品一鼓作气读下去。有段时间觉得生活索然无趣,就开始读东野圭吾。《白夜行》《幻夜》《嫌疑犯X的献身》。只读这三部就差不多了。他的悬疑推理小说,结果从一开始就赤裸裸地摆在面前。而推理的过程才是真正让人大跌眼镜的炫技。这一点,其实红楼梦做得更好,每个人结局从一开始就写好了,但你还是会读下去,经历、感受、真相,活着的过程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八、世界的尽头与冷酷仙境
村上春树是我最喜欢的日本小说家。他过于理性。或许是跟多年长跑的经历有关。他对我最大的影响大概也是跑步。我几乎读遍了他所有的小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海边的卡夫卡》《世界的尽头与冷酷仙境》《1Q84》。多重空间,孤独行走,音乐贯穿始终,疏离于整个世界。
九、沉默的大多数
高二那年夏天去北京参加一个夏令营,在西单的书店里买下了《沉默的大多数》,这并不是一本小说,而是王小波的杂文集,却最终将我带进王小波的神奇世界。《青铜时代》《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在王二痞里痞气的癫狂叙述中不可自拔。05年在北京实习,木棉花开之日,专程去鲁迅故居看了他的纪念展。我不算他的门下走狗,充其量只能是在他的书里寻找精神家园。他说,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十、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的书我就读过这一部。把里面所有关于男人和女人的论断全部抄了下来作为分析两性关系的行为指南。
十一、往事并不如烟
这本书后来有段时间被禁了。再后来改名叫《最后的贵族》。我跟我们家老头儿都很喜欢这本书。老头儿感慨是因为当时政治背景下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大时代里的个体命运的颠沛流离。我喜欢是因为超脱时代的名士风流。无论你是否在意时代背景,无论你是否承认历史与个体孰更强大,书里的故事都因其真实发生而令人动容。
十二、白鱼解字
这本书也不是小说。当年面世,一时之间洛阳纸贵。能将原本收入囊中的都是极爱书之人。稿纸格,手写体,勾画涂改都在上面。你能想象一个老先生颤颤巍巍掉书袋,用心良苦撰书稿的情形,读起来会倍加珍惜。了解中国字的生发沿革,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会有种相当神圣的使命感。即便不像我这么敏感有那么多乱七八糟感受,也是非常好的解字读本。
结语:我读书不求甚解,我时而入世时而厌世,觉得活一次太匆忙,而阅读,就像在梦里多活了一回,笑过哭过,总觉得自己赚到了。哈哈,我爱读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