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大学晓事散文

我没文化,只会和你讲讲这些理儿

2018-06-01  本文已影响783人  PPearl

      送女孩上大学的绿皮火车,从襄阳城慢慢悠悠开出,一路走走停停,三百多公里的路程,花了将近七个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武汉。不过,慢车也有好处,到武汉时刚好天亮,好办事。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女孩和妈妈很快就找到了出站口。走出车站,一眼就看见了中南财经大学迎接新生的旗子,顺利被送往学校,办理新生入学手续。这一次,她搬出妈妈之前教的招数,心明眼亮,嘴勤多问。找一个舒服点的地方,让妈妈先坐下来,自己凡事主动向前。几个地方忙活下来,她却突然发现了一个大问题,竟然有很多人听不懂她说的话。

      女孩原以为她说的话,全国人民都能听懂。因为她生活的十八年,只讲过这一种话,连学英语念英语时,都用这种语言。她一直以为她的河南话,就是全国通用的语言。现在那些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居然有另外一种共同的语言,叫普通话。“没人听懂我的话”,初入大学的骄傲和兴奋顿时被冷水浇灭,这一棍子把她彻底打焉了,心情沮丧之极。

      后来,在老乡校友的帮助下,总算顺利办完了入学的各种手续,并找到了女生宿舍38栋306房间。妈妈见她有点不高兴,尽量一边和她说笑,一边帮她收拾床铺,整理行李,然后让她去洗澡洗衣服。

      大约半个小时的功夫,女孩洗刷完毕,回到宿舍。宿舍里没有别人,只见妈妈满脸得意。妈妈说,你们宿舍有八个人,人都很好,长得也好看,我全见到了,也一一问清楚了。你上铺那个女孩是东北的,父母是医生;对面铺上两个女孩是湖北的,她们俩的父母都是老师;斜对面是两个浙江女孩;另外一张上下铺上,一个是四川的,一个是武汉的。这七个人中,只有一个和你一样,是农村来的。人都挺面善,好相处,而且医生和老师的孩子,不会坏。东北人生活在北方,比较容易听懂咱河南话,她的普通话也标准,你主动先多和她交流,让她教你说普通话。

      当女孩还沉浸在不会讲普通话,不知道如何开口,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的烦躁中,妈妈却操着一口地道的河南话,与东北人、湖北人、浙江人、四川人、武汉人互换了信息。更神奇的是,她在半个小时内,摸清了宿舍里每个人的底细,并对哪个人好相处,从何处入手等作出了基本判断。那一刻,女孩说不上什么感觉,只有频频点头。

      吃饭的时候,妈妈继续抓紧时间,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向女孩传授。妈妈说,到了大学这个新环境,那是各地优秀的人聚在了一起,相比之下,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没以前那么好了。这是对比的原因,在能人多的地方,在新的环境中,谁先融入进去,谁先找到生活窍门,谁就先摆脱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所以你得赶快熟悉你的同伴,先找个可以聊得来的伙伴,一来呢,有个人做伴可以壮胆,办啥事都仗义,也不会觉得孤单。二来呢,可以快点从别人身上学习,快点了解新地方的新东西,早点融入到新环境中。我没有文化,只能和你说说这些理儿,你琢磨琢磨有没有用。

      30年后,当年的女孩变成了妈妈,当女孩的女儿到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入读两年后,她才第一次踏进了女儿异国的校园。女儿的学校,是女儿一个人来考察的,上学是一个人飞去的,异国的朋友也是女儿自己找的。她曾为自己女儿的自立而自豪,也常常得意,是自己的懒惰,培养了孩子独立自主的品格。她却从未考虑过,也不曾知道,两年前女儿独自一个人,来到异国他乡,是否也遇到过,和她当初从农村到城市一样的低落和迷茫。

我没文化,只会和你讲讲这些理儿

      和不识字的妈妈比起来,自己读的书多了,更有文化了,生活也富裕了。但给自己女儿的,除了钱,好像什么也没有;而妈妈给予自己女儿的,除了钱不够,却倾尽了所有。回过头去,再想想那些事,女孩忍不住在心底,默默地,叫一声“妈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