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顶思考帽践行

《血战钢锯岭》

2020-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ABCVian金老师

说实话,我是最最不要看战争片的。太血腥了。本以为用我狭隘的民族主义精神看这部美日战争的电影,会感觉很爽。

但实际上完全没有。战争的残酷让我无法思考,脑海里一直在喊“Stop it(停下来)”。或许每个人在踏上战场之前,就希望战争赶快结束。而战争就是战争,一定要有个结局,你死我活。

都说战争推动了世界科技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可在我的价值观里,战争还是非常愚蠢的,如果能够不通过战争就能解决该多好。世界和平,百姓安居乐业,生生不息,岁月静好,该多好。

这部电影看了两遍,第一遍看的时候,太紧张,感觉时间过得好慢,汗毛都竖起来的,虽然感觉主要情节非常简单,每个桥段的都很克制,只在特别要渲染的环境加重笔墨。第二遍看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好快。

战争的残酷真的过于真实,反而让我感觉不真实。

如果不是片头显示的“根据真实情节改编”加上结尾主人公原型的真人回忆。我真的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这样的战役。

虽然看过一些抗日战争的电影,但普遍把日本人都排的“傻的离谱”。但事实上,日本人可能是最狡猾的对手了。据说,电影中的美国人吃了这么多苦头,还跟中国有关。日本军队在中国战场被中国人的智慧打得团团转,中国有太多以少胜多的战役。智慧都是逼出来的。没钱,没装备,也没兵。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只能靠智慧。

但在这部《血战钢锯岭》中,我看到美国补兵攀上那么高的悬崖去攻阵地,一开始我感觉这是没有胜算的。后来看到在上面的日军也很惨,就这么一小块地方,攻防的优势都不是很大。美军还有海军加持,炮火进攻。但在信念上,明显一开始是日军占优势。

用美军的话说,日本人都是不要命的,就像跟你同归于尽。一直不断的冲上来。加上守阵地的优势,美军在明处,日军在暗处。美军真的损失了不少兵力。看到前线下来的那些伤员,真的在士气上很受挫。而日本兵是要么赢要么死,没得选的。他们的信仰更为强烈。

于是这场战争之所以有后来这样的结果,终极是PK的是信念。

在Doss把伤员不断救回来之前,大家感觉送命是迟早的事。这场战役连攻了6次,最后一次竟全军覆没了。

这对于这些没上过战场的新兵来说,是非常巨大的心理压力。

PS:我也很好奇,这些新兵是怎么能够这么快就能适应战场的,可能在这其中有更多艰苦的训练都略去了。不过,情感上还是感觉难以接受。

直到Doss做到自己承诺的,把这些伤员带回来。战士们才真的有“安全感”——就是死了也有人收尸,不会真的成为战场上的“炮灰”。这种力量给力战士们极大的鼓舞,让他们更有斗志也就更有战斗力。比起之前,“不动就是等死”这种被动厌战的情绪,士气明显强大很多。

Doss的主角光环,让我真的信了上帝。“Help me get one more!” 老爷爷自己的回忆当中也不断这样说着。看他在片中,不吃不喝靠看看爱人的照片就能活下来,我已开始真的不能理解,原来影片还真是高度还原呢,当然战场的血腥估计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人在极端环境下的潜力也真的非常大。

我看到Doss第一次下岭时的应激状态,可以想象在前线是怎么样的精神压力。战争后活下来的战士们,真的承受了太多,就像剧中所言的,老兵们为国家的付出和贡献,不可估量,不可被磨灭或忽视。这也是本片唯一让我感到真实的地方。

此外,美国人捍卫权利的意识也真的令我佩服。

我查了一些背景资料,可能不足够,但我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这个该死的大岩石对他们所谓的战役有这么重要,消耗这么多兵力。到底值得吗?最后要不是原子弹,估计战争可能还结束不了。

不过美日战争从历史的角度看来,很多的点都很滑稽。我不懂历史,也不懂军事。战争结束,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望。

希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在未来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心中无敌,则无敌于天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