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读写交流群每一天都努力记点啥

全世界都在指望妈妈

2018-12-11  本文已影响13人  三余小堂

最近一篇公众号文章让我很心塞,它表示摧毁一个孩子,只需要抛弃他两次。无从辟谣也无法辟谣,孩子在老家养,所以不和母亲亲近,所以违背本性、抗拒母爱、漠视母亲。

公号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弗洛依德也说过,母婴分离会对孩子有严重的影响。还有电影《约翰》的例子,17个月大的孩子和母亲分离之后,是怎么八天就走向崩溃的,文章表示主要原因是影片中的母亲去医院生了个二胎,这八天无法陪伴约翰!顺便还举了匿名的心理学家的研究:两岁半的玛丽患病一年,医院不允许母亲陪护,于是就越来越孤僻,不和母亲亲近,对哥哥冷酷无情,对同学完全漠视。文章里信誓旦旦的说:玛丽将内心封闭了,就因为她需要母亲的时候,母亲不在身边?

另人焦虑的公众号

童年被抛弃过的人,成年后“很难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第一个阶段是反抗、然后绝望、最后疏离。文章中强调,如果母亲不得不与孩子分离,必须将其交付给他熟悉的固定抚养者,并把时间控制在三个月之内。而且强调,如果孩子被抛弃超过两次,他内心受到的伤害将无法弥补。

这是一个号称,以爱和自由,陪伴妈妈和孩子成长,一个以心理学解读母婴关系的公众号。它以贩卖母亲的焦虑,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怜悯母亲和孩子,并宣贯其正确性。在强调母亲责任重大的父系媒体眼里,孩子的心理问题都可以归咎到母婴问题。

播种的父亲则永远透明。

且不说陪伴究竟是不是必需品,就光从公号这种强调影响,用悲惨的后果,不可挽回等字样,来放大母亲的焦虑感。我就想说,孩子生下来全是母亲的责任吗?父婴分离没有任何焦虑感吗?熟悉的固定抚养者不是母亲的话,心理就不正常了吗?容易变得冷酷无情为社会所不容?

一个妈妈,在孩子未成年之前,离开孩子超过三天的次数被限定为两次,第二次还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正所谓杀人诛心,大帽子扣下来了,妈妈们战战兢兢,不当全职太太的母亲,不仅无能,而且变成对孩子恶毒的坏妈妈?

全世界都在指望妈妈。上次看到一篇笑话,孩子肚子疼和妈妈说,妈妈表示这是手机玩多了才会肚子疼。这种逻辑在婴幼儿养育的时候特别明显,孩子哪里难受,是妈妈没有照顾好;长不高长不胖,是母乳营养不够,妈妈做的饭不好吃;出了一点什么心理问题,母婴分离啊,上次你上厕所没有抱娃进去,他在外面哭得声嘶力竭,就是那次留下了不可挽回的伤害。以后孩子对社会不信任,对亲人冷酷无情,全是妈妈的错。

爸爸去哪了?社会保障去哪了?一个母亲真的寸步不离有求必应养大的孩子,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了吗?

醒醒吧,妈妈们都尽力了,没有谁能自己一个人生出孩子,也没有谁应该承担养育孩子的全部责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