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由《后会无期》说开去
看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是因为最近人们一直在热议另一部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3·刺金时代》。时下很多人都喜欢拿二人相比较,他们二位就好似双子星一样总被人们反复提及。估计二人也在相互较劲。当然了,估计也是双方制作人宣传吸引眼球的噱头。因为两部电影我都看了,完全没有对比的可能性,完全是两种概念不同类型题材的电影。好比,韩是麦当劳、肯德基,郭便是星巴克、猫屎咖啡;韩是李宁,郭便是皮尔卡丹;韩是左翼文联代表鲁迅,郭便是鸳鸯蝴蝶派代表张恨水。总而言之,韩的电影让男人变得更男人,郭的电影让女人变得更女人。至于孰优孰劣全凭自己的观感,不好评述。相对而言,我更喜欢行走在路上的男人。当然讨好地讲美好的女人,我心亦往然!
处在滚滚红尘每天穿梭在水泥丛林里,有多少人内心还渴望着要出发上路,或是逃避现实中的不如意、虚伪冷漠或是为了那个曾经年轻而躁动的梦想!然而,我们往往却被所谓的现实束缚了手脚。江河浩汉,胡生怎可安?!
我不是个安分的人,知道的朋友多半是知道的。一般的情况下,我不愿意讲太多,然而实在看不下去便会说几句,往往由此得罪了一些人而不自知。我知道我根本上还是喜欢离群索居独自远行的,因为我不喜欢受牵绊。哲学上讲:离人远了,便离神就近了!我知道,那是说远离了喧嚣我们就能够更好的面对自己!同自己的灵魂对话!在波诡云谲中看清前进的方向!
清晰记得高中时,当第一列火车经过我们县城时,我曾请假骑自行车到荒郊野地追着火车沿着铁轨到很远,直到那趟拉货的火车消失不见。我便坐在铁轨上许久望着远方出神。我那时在思索,我的人生方位将是在哪里?我将又会飘落到何方?我又将何时上路?那时的我充满了青年时特有的惆怅和背包上路逃离当下的快感!那时的我顶佩服欣赏的就是明代的徐霞客,他能从应试的窠臼中逃离出去,寄情山水,让我辈叹服不已!
后来求学外地,更加触动了我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尤其大一时在校园书店一角落看到一本书,它就像一根火柴点燃了我内心压抑已久的渴望。为此,后来我吆五喝六泛舟洞林湖,偈拜洞林寺,畅游国家森林公园,膜拜黄帝故里。当时我就只是觉得书的封面纯白,简单的装帧,书名《在路上》赫然映入我的眼帘敲打了我的心,在路上不就是说我的吗?!我的身和我的心及灵魂不都正行走在路上吗!拿起书著者杰克·凯鲁亚克,那时我根本不知道他是何方神圣,翻开书页简介中介绍讲他就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代表性人物之一。那时我知道历史书上讲美国“垮掉的一代”人都不是什么主流人群,他们放浪形骸、嗑药、生活靡烂无责任感、性乱交等乱七八糟的行径。直到后来才知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是属于他们那一拨人,我便买下了书,好好看看他们的激情岁月。后来有讲师看到说我,此类书籍不宜看,我也不管,大有像大才子金圣叹说的那样,雪夜闭门读禁书,自得其乐,不亦快哉!当看完后就觉得,也不是洪水猛兽,搁到现在就好似70后骂80后无责任感,80后转后又骂90后脑残一样。相互的看不起,结果还是后浪拍死了前浪,为之奈何?!
看完《在路上》是在一个阳光和暖的秋日傍晚,我躺在枯黄的野草坪上,身边的小麦苗绿茵茵的充满了生机,梧桐树叶随着阵阵秋风飒飒往下飘落。小说的核心人物是迪安,没有他就没有路上发生的一切,在他的带动下,萨尔等人找个借口就上路了,他们搭车赶路,结识陌生人,放纵性情,随心所欲,在聚众旅行的狂欢中,几乎没有道德底线,他们分享彼此的秘密,甚至和自己的同伴分享自己的女朋友,永远不和生活讲和,即使落魄如乞丐,但只要“在路上”就是惬意的。凯鲁亚克的小说远比韩寒的电影丰富多彩,甚至我觉得韩寒有点妓女情节,无论他的小说还是他的电影都有妓女的身影出现,好似没有出现就代表不了坏一样!在路上的感觉是怎样的呢?萨尔在《在路上》由衷地感叹:“啊!美好,温暖的夜晚,月光如水,搂着你的姑娘,喝喝酒,说说话,啐啐唾沫,简直是天上人间!”书中的人物由此不停地穿梭于美国西部广袤无垠的原野,每一段行程都有那么多人在路上,孤独的,忧郁的,快乐的,麻木的……纽约,丹佛,旧金山……城市只是符号,是路上歇息的驿站,每当他们抵达一个地点,却发现梦想仍然在远方,于是只有继续前进。我觉得他们一再出发不是为了去到某个地方,而是进行一场灵魂的追寻,希求在另一个地方找到得以生存的信仰!小说《在路上》除了释放多余的荷尔蒙外就是为了逃避现实的空洞;电影《后会无期》是为了赶赴自己的“前程”;同样加拿大的电影《最后一周》是为了告别自己的人生!其实人出发在路上有盲目的,有计划的,有散心的,也有为了告别的,同样有追寻自己灵魂的!无论出于何种心境上路,都不得不接受旅途的颠簸!在那份颠簸中让我们自己认识了我们自己!
73dcbb6b8a94a1e7000b8eb8d95f700.jpg
我觉得在路上是最起码是要有个姑娘的,《后会无期》也是在找青梅竹马的玩伴和自己的暗恋。小说《在路上》主人公认识了一个摘棉花的姑娘,他们彼此爱慕,他们在棉花林里嬉戏做爱,就好似电影《红高粱》在大片高粱地里嗨咻,我觉得太过粗野、太没有意境了,至少油菜花林里也比棉花林里要好吗!而后和人家姑娘挥手告别,继续上路!我也曾经畅想过哪天给我一个开朗的姑娘,我驾着一辆老皮卡车带着她去到海角天边,一路放肆,纵情高歌,抛却世俗的眼神和蜚短流长,我们相遇于街巷,而后各安天命,相忘于江湖,多么洒脱的生活!然而,生活多是一些鸡零狗碎,苍白乏味!就如剧中讲的那句话,我们听了那么的道理,可是依旧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电影《后会无期》中,因送朋友江河入职,途中胡生因为出去抽一支烟便走丢了,浩汉曾经心仪的姑娘也有了自己的生活追求。手拉手帮扶的姑娘原来和自己血缘上有一半的关系,生活那一瞬间变得很操蛋!乱的如一地鸡毛!
虽然我们过的是群居的生活,但是有的时候,人却注定是要孤独的上路。自己的路自己走,谁都代替不了。毕业后来到广州,由开始的陌生不适应到渐渐地融入到现在的想逃离。我喜欢做个自由自在的背包客,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羁绊和束缚,步伐跟随着内心。无论是纵横驰骋在呼伦贝尔草原,还是徜徉在满洲里的异域风情;无论是攀登在中岳嵩山,还是留恋在开封的勾栏瓦肆;无论是踏步在贫瘠的黄土高原,还是忘返在秦皇兵马俑大唐芙蓉园;无论是晕沉在唐古拉山口,还是膜拜在布达拉宫大昭寺前;无论是去丽江找个酒吧喝杯风花雪月然后找个艳遇,还是在玉龙雪山脚下听纳西族老人讲那美丽动人的传说;无论是在大理听下关的风观上关的花看苍山的雪洱海的月(四大名景:风花雪月),还是品白族的三道茶,看蝴蝶泉边的情人约会;无论是攀广州的白云山、访越秀山的五仙观、镇海楼,还是登小蛮腰、逛北京路、游沙面……一路从北疆到南国从塞北到江南,这一路风尘仆仆的颠簸仍旧不改内心的冲动!
谁的青春未经坎坷?谁的青春未曾彷徨?谁的青春又曾细细思量?用凯鲁亚克《在路上》的话讲:“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
因为我始终觉得高晓松说的好,生命里不应该仅仅是房子和眼下的苟且,它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169c5a05631b43d1cb0997cb37cdab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