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取悦每一个人

2023-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那棵老橡樹

人总与人/事打交道,于是伴随着人的行为就有了百般褒贬的评价。像好/坏孩子、好/坏学生、好/坏朋友、好/坏邻居等,不一而足。可是,有些人过于在意他人的评说,有时甚至将自己搞得也不知所以然了。这让我想起了一则小故事:

有一农夫,四十来岁,家住在山里,每隔个把月,就赶着驮着大包小包山货的小毛驴,到山外的集市上去卖。这一天,他把三两个鼓鼓囊囊大包山货放在驴背上,就和他十一、二岁的儿子一大早赶着毛驴到集市上去了。

到了半下午光景,货都卖完了。父子俩高高兴兴,牵着小毛驴往回家走了。刚出了集市不远,就见路人甲和路人乙站在路边聊天,还指指戳戳着他俩。只听路人甲说,“这一老一小可真傻,放着小毛驴不骑,就这么走着,不累吗?“农夫想了想,对呀!于是就让儿子骑着小毛驴,自己跟在后边,往家里走着。

大约走了个把里路光景时,遇见了正在树下休息的路人丙。路人丙见状,立马站了起来,说:“瞧你这孩子这么不懂事,这年纪轻轻的不走路,却让你年纪大的父亲跟着。还不快下来!年轻人要懂得孝道。” 儿子听罢,就赶紧“借坡下驴”,接着又把他父亲扶上了小毛驴。

这爷俩又上了路,在山道上不紧不慢地走着。在路的拐弯处,碰到了迎面走来的路人丁。路人丁给农夫打了个招呼,说:“你这人,正当年,自己骑在驴背上,却让小孩子跟在后面跑路。不像话!” 路人丁摇了摇头、唏嘘不已,转身离开了。

农夫一愣,稍后便跳下了驴,一时间不知所措。呆了一会儿,只见他拍了一下前额,自言自语地说,“有了!” 于是乎,他把儿子抱上了驴,自己也跨了上去。这爷俩都骑在驴背上,在山道上缓缓而行。

行至一小树林处,正好撞见从林子里走出来的路人戊。只见他像是个登山客,戴了顶棒球帽,脖子上还斜挂个相机。他右手拿着登山杖,立在路边,有些愤愤地说:“瞧瞧你们父子俩,你们有脚不能走路吗?看把这小毛驴压的!有没有对动物的爱心呐?” 语气好像他是动物保护协会的。这爷俩听后赶紧从驴背上“蹦”下来,小毛驴也如释重负地打着响鼻站在了道旁。

就这么一愣神的功夫、背包客走远了。这爷俩被弄的有些懵圈,呆在原地没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因为父子俩已经穷尽了他们所有的选择(父走/儿走;父走/儿骑;父骑/儿走;父骑/儿骑),最终也没让谁都能满意。

生活亦是如此。你很难“取悦”于他人,以期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就像“盲人摸象”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人们的认知见解也就迴然而异。有时侯只能是“鸡同鸭讲”、“驴唇不对马嘴”,甚至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既然如此,何不就随自己的心安而择、好自为之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