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

带小哥去青岛

2015-10-11  本文已影响28人  Weiping

青岛,这个十一假期备受“天价大虾”以及各种宰客事件困扰。奇了怪了,我们恰好选择了去这里凑热闹。好在人品比较好,没有吃到几千元的海鲜,也没遇上亮刀子的黑手党。

由于带着小哥,去哪儿都得打车,所以在青岛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出租车或快车司机。感觉他们有点矛盾,常会自豪地与你聊这城市,但又总要在提醒下才打表,总觉得像在偷偷瞄着你算计你。时不时的堵车让人印象深刻。记得青岛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快速路,有个司机发牢骚说,这路别名“快速堵”,早上没吃早饭的,带上吃的,在这路上可以边堵着边吃。至今想起来还被他带着海蛎子味儿的幽默感染。在我有限的印象中,青岛非常干净,也许不是路面干净,而是气场干净。海风似乎在城市的所有角落吹拂,把这城市吹成一种淡淡的青绿色。倒也应了青岛这名字。这座海滨城市的色调不艳丽,它是深深浅浅一片灰一片蓝一片绿的复杂交映、重叠:灰蓝的海,灰绿的山,淡蓝的天,灰溜溜的路,瓦蓝蓝的建筑,青爽爽的风,一切就像是被青色喷漆喷洒过一样。

我们一行五人,30日下午抵达青岛,正好赶上下雨。风狠雨骤,一时间火车站口堵成长龙。我们抱着小哥等一个多小时出租车的情景,至今不堪回首。好在住的地方很满意,在崂山区一个购物广场里,吃饭购物方便,订的又是新颖的家庭复式房,卧室在楼上,起居在楼下。头一次住这种房,小哥兴奋的不行,来来回回上下爬呀爬不亦乐乎。

第二天,去了极地海洋世界,看了企鹅、北极熊、海豚海狮海豹,还有各种鱼。每次来这种地方,我心里都不舒服,小鱼小虾也就算了,那些北极熊,企鹅和大海狮,真的让人感到难过。被困在这小小的海滨城市里,靠人工冷气维持生活。每天的生活就是发呆,或者从玻璃房子的这一头游到那一头,茫然地注视着玻璃房子外面的人头和指指点点的手。其实转念一想,人类又何尝不是被困在盒子里。动物园简直就是我们的隐喻。

第三天去看了海。石老人海滩沙子很细,大大超出我的预料。我脱了鞋袜站在浅水,为小哥表演踩浪花,小哥一开始不太习惯,但后来也会对着海风和海浪格格大笑,使我居然动了举家搬迁到海边、让小哥在大自然里长大的念头。如果真能这样,说不定也很好啊。

第四天进城,下午去看栈桥,人山人海,无心久留。路过天主教大教堂,带小哥进去看了看。他对彩色的、绘着圣经人物的玻璃窗非常感兴趣,看了又看,还在教堂里尖叫了几声。这座教堂外观是米黄色,微暖,像是春天早上阳光照射下的鸡蛋壳的颜色,在青岛这座蓝绿之城里非常扎眼。它比起我此前见过的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在纽约波士顿见过的教堂,算是很朴素了,通体没有什么装饰,只有拘谨的暖意。

第五天上午,去了八大关,一个感觉不太靠谱的出租车司机把我们拉到了所谓的“上关”,据说乘索道下山可以一览沿途美景。为了安全起见,我和小哥姥姥坐索道,他姥爷和爸爸推着他沿大路溜达下去。索道挺好玩的,高度大约是树木齐平,如果我几亿年后变成树,可能视野也就是这么高。下了山与男人们的小分队回合,在中山公园里溜达了一会儿,小哥困了闹唤。为了让他睡好,我和他爸爸带着他打车回旅馆睡觉。他姥姥姥爷继续转八大关。下午,大家在旅馆碰头,一起去了青岛啤酒博物馆。我挺喜欢这个博物馆的创意,很多细节都突出高科技和文化感。

第六天打道回府。青岛之行结束。这次游玩,我们带了一辆儿童推车,一个超大登山包,一个拉杆箱,数个手提袋,数个包,数个塑料袋……负重出行的感觉真累。带着小哥感觉真累。不过带着他长世面也很快乐。青岛的美食,我们吃的有限,唯一印象深刻的是第四、五天我们青旅对面的一家九龙餐馆,清炒虾仁、小扁豆很好吃,小哥也吃了好多。不喜欢的一点是鲁菜油大味重,吃久了颇为发腻。所以回到北京后,一家五口连小哥都变得很喜欢喝粥。青岛的原浆啤酒,很爽,麦芽味儿诱人,冰冰凉凉的,连我都忍不住想要醉一场。只是有时真的微醺时,又会想起李健的一句歌词:”那隐约出现,梦幻般的温柔,在最深的夜晚,让你一醉方休。“顿时借酒放纵的欲望立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警醒,就好像一根针,在软绵绵的意识里保持针尖向上的姿态,随时等着刺醒麻木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