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公益慈善谈写作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文学是什么?

2019-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西安许健

文学是什么

文字 / 许健

    文学是什么?这是个问题吗?那么你说什么是文学。

    随着人类的发展,像很多固有的东西一样,文学的种种定义突然被质疑,所有的标准答案似乎都存在种种理论漏洞,美国文学理论家乔纳森·米勒干脆提出这个问题并不重要,没有必要也没有办法给出一个标准的定义。

    什么是文学?不妨按自己的感受来发散思维一回。文学和生活,文学和科学,界限越来越模糊。“文学”这个词本身就是对某些现象的一个概括,这些现象就是人在生活中生发的情感,从而产生语言的“突出”。情感表达的最初形式,可能只是愉悦或悲伤时咿咿呀呀的呼喊声,只不过今天这种情感的表达越来越复杂。

    古人说写作者“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是文学的起点,寄情于何物反而是不重要的,写作并不是非要什么意义重大的题材,有情者周围俯拾皆可成文。

    写作有益于激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既是对现实的归缕,也是对某种非“真实”境界的向往,从而增加生活的润滑剂和增强剂,这也是志远中心创立的基本指导思想,促进残障者融入社会生活。在西安市志远助残公益慈善中心公众号中,几年来已经发表几百篇原创文字,孟献军的《假如不曾相遇》是不是文学?李翠荣的《求学路》是不是文学?许秀凤的《奇迹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是不是文学?梁晓鹏的《高原之夜》是不是文学?王惠娟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是不是文学?李雪的《阳春三月》是不是文学?海心的《爱的味道》是不是文学?刘亚利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不是文学?李文惠的《昭君出塞》是不是文学?刘汉威的《遥远的梆声》是不是文学?郑小英的《听雨》是不是文学?……公众号中采用了一位志愿者的话“那不是文学,而是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这是最具理论高度的赞扬。

    李彬老师在《生前寂寞身后名》中写道:“他(堂吉诃德)悲壮地告诉我们,一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在踟蹰犹豫,患得患失的利欲挤压中渐行渐远,销声匿迹。”

    在人类越来越聪明的今天,众多智者认为执意文学是堂吉诃德式的天真,不如桑丘来得更切实际。无数人讴歌人性的美好,可是随着一切一切都可以被数字化,人性也渐行渐远。难道未来某一天人类要被重新格式化了?如果这样,文学也许可以让那一天永远不到来。

    刚过温饱线的残障者,文学初心不改,所具有的正是对生活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是人性的彰显。文学是什么?有种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既清晰又模糊。文学不等于生活,却存在于认真地去生活,文学就是尚存一些人性的天真。今天拿这篇笔记刷刷存在感,或是对风车发起的又一次战斗。

本文原发于“西安市志远助残公益慈善中心”微信公众号,原发配音朗诵:郑晓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