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耕耘

2015-12-31  本文已影响90人  武夷天心正岩茶制作技艺传习中心

第四节:耕耘

茶园耕耘的目的不外为二,第一、促进土壤之理学性质与土中肥料化学变化。并使耕土松软,茶树根松生长旺盛,容易吸收养分。第二、为防止杂草之繁衍,使土壤保持适当湿度,以助为茶树之生长。武夷茶园之耕耘方法与时期,随当地气候与土质之不同而稍异。

茶叶为永年作物,一年之中,往往采摘鲜叶至数回之多,欲使嫩芽不断萌放,鲜叶不停开展,对于茶园耕耘,不能有丝毫疏忽。单就除草一项工作之精粗,对于鲜叶收获,显然有不同。若误于季节,则生长更有显然差异,往往致收获大为减少。故经营完善之茶园,每年常举行深耕一次,浅耕达四五次之多。至少亦行深耕一次浅耕二次。武夷岩茶之采摘,近今一年常仅采摘首春茶一次,或首春二春二次。且因茶园土质概属砂质土,土壤不易坚实,复因罔峦险峻,工作困难,人工招雇不易,每年仅行深耕浅耕各一次,间亦有较勤谨茶农,于茶芽萌动时,加行春前一次除草,俗称为“打春草”。茶农对此次加工除草,并不以为此有益于茶树之生长,却多以便利春茶采摘为目的。

1、芽前除草

时间:芽前除草之前适期为三月下旬及四月上旬,约于采首春茶前一个月。此时园中杂草因春日和暖,随茶芽之萌动,发生繁茂即予芟除。过迟则恐锄伤茶树之幼根,妨碍春芽之伸育。

方法:通常用阔板锄头,以不锄伤茶树细根为准,约深一一公分于表土浅之锄入,此时草根新生未长,如此深度已可将草锄弃,断其生机。同时可用锄头顺将株旁之土,锄三四锄头培壅株际,此工作进行甚速。勤谨工人每日可完成二三亩。

2、深耕

深耕作用:茶树属永年作物,固定生育于一定地中,若果栽种后未实行深耕,则土壤下层逐渐固结,空气不能透通,养分利用,因之减少,且根无法纵横成网状之伸育,仅主根直生深层,地上树冠之旁枝因而不生,鲜叶产量大减。此时便须实行深耕,此对于衰老茶树,欲图恢复树势者,更为必要之工作。深耕既可疏松土壤,增进养分之利,且因行深耕,将树之老根截断,使发新根。同时将园中杂草锄翻埋入土中,令其腐烂,增进土中之腐植质,为茶园中之天然肥料。

深耕期:深耕时期依茶树生育情形,最宜行之于秋后八月下旬至九月下旬之间。此时茶芽伸育迟缓,深耕时截断株根较无碍树之生育。武夷素不采摘秋茶,是以每顾及工人招雇之便利(盖此间茶工全属江西籍每年制茶结束大部即还原籍)于二春茶采后十数日中茶工尚未遣散时,即开始深耕,通常自八月中旬至九月下旬时,正为头二伏酷暑之时,茶农咸谓此时深耕,杂草可受烈日晒死,本地俗语有云“七月掘金,八月掘银,九月掘铜,十月掘铁”(月份系指农历)。意即以农历七月为深耕最适期,此期中所掘之茶园,明年之收获有如掘金。十月掘园地者,所得为铁。金属中之贱货也。笔者二年来观察结果,认此时期深有嫌过早,此时绿叶伸展未停,新梢正须充实,一旦缺少地下水供给,影响茶树生长不浅,惟茶农因为不采秋茶,故未直接见出其利害。

深耕方法:深耕时,先将株下之表土落叶杂草等掘开,放置于行间空地上,然后用锄头由近株根掘入,将底土全部翻开,披盖于行间表土之上,曝露于园中,听受风吹日晒,使其充分风化。掘开之土,向株旁积放,植茶之一行间,逐掘成一巨大深沟,其深自二五公分至四O公分不等。高大之水仙,掘深至六O公分以上。茶树主根,几全露现。生于树丛中之杂草,为锄头力所不能及者,遂用手抓拔以去,务使掘开部分之根际不附土块为止。向二旁掘开,行之中间,行沟土块堆积达三四十公分之高,杂草悉数埋入堆土中,以促腐烂。如此深耕,笔者以为未尽合理。因上述深耕法,将地下三O公分深部分根群掘断,反使主根往下层直生。又因时期过早,酷日之下,茶叶水分蒸发正盛,忽将地下水分供给减少,妨碍茶树生长在所难免。理应于近株际约为地上枝端垂直稍内向部位掘入为善。茶农对于近株深耕法,所据理由即将耕土堆于行之二旁,留出行沟,可以积住雨水,冲入细肥土粒,直接增加根际肥料。此虽不无相当理由,然茶树根部吸收肥料,而不在于主根,却在与树冠所披盖部分同等位置之网状须根间。

如上所述方法,菜茶栽植经五年以上之茶园,每年均举行一次。因菜茶自第四、五年起,始可开采,但初年深耕度比老园为浅。乌龙奇兰桃仁等。茶树行深耕年限均与菜茶同。水仙则自第三四年即可开采,深耕开始期自当提早一二年。深耕工作于一茶园中完毕,再而次园,一园之中先自一行后及次行,山坡则自山脚至山顶顺次而上。又深耕后之茶园,均停置任土壤风化达二个月之久,于十月中下旬开始覆土,俗称此项深耕工作为“打草”或“缴第一次锄头”。注:“缴字即费金钱雇工人之意”。

3、覆土

茶园经春耕后,二个月即行覆土,此项覆土工作,实际即包括茶树壅土、铲除秋草及茶园中耕之三项工作。山中茶农称此项工作为“冬山”亦称为“缴第二次锄头”,颇为适当。

时期:茶农对于茶树生育情形颇为明瞭,春季发生之茶叶,通常前一年八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霜降前分化伸育。茶树之壅土当应不失此时期,于九月下旬至十月中旬举行之。武夷茶园均于此时期实行覆土。过迟霜降恐地下温度降低,根部受局部冻害,往往害致全树枯死。至少亦影响根之发生,芽之分化,鲜叶收量的减少。当地茶农咸谓茶树须吃“十月小逢春”之水,并非无根据。

方法:深耕时所掘开堆积于株旁之耕土、覆土即用阔板锄头将土翻掘壅入株中。翻土时则表及杂草、落叶先翻入沟中株旁,然后将耕土壅满株间根部,并如栽植时近株际留出凹形株穴,约深有八九公分,使茶树主干全部没入园土表面。壅土后,即将茶园全面施行中耕,将土块捣碎,耕耘深度约为二O公分左右,使土壤松软,仍作成平畦,此项壅土工作,无异茶树之施用寒肥。

与覆土工作同时进行,有如茶园四处,杂草灌木之芟除,水沟之修葺,道路之修筑等,阶段式之梯园,在覆土时,尚应将上一段园壁上之杂草清除,将杂草埋入下园土中作为绿肥,务使茶园之中除茶树而外,别无他物。

于此尚应附带提及者,即山中四通八达之主要公共道路,虽非直接与茶园有关,但若因道路通过其茶园地段者,无论远近,概须由各该茶园所管辖之包头负责修筑,此种道路,大部系石砌阶级,往往一修费金极巨。包头无法负担者,山主亦须负担,无从异说,如茶园散在各岩者,每年费在修路之人工为数确为可观。

每岩茶园之深耕及覆土,二次工作所需人工,由于茶园集中与离散相差甚大。茶园集中者,每产一千斤茶者,第一次深耕所需数仅一六O—一七O工,第二次覆土工则为一二O—一四O工,合计约二百八十余工。此以山水沟洞外厂一厂为例。如茶园零散者同一茶量,深耕费工在四百工以上,覆土工亦达三百十工之多,此有如庆云岩一厂者。

兹将武夷制茶所所辖九岩茶园之深耕及覆土工数,与产茶比较列表于下,以示一般。

福建省示范茶厂武夷制茶所所辖九岩厂茶园

深耕及覆土工数与茶量比较表

由上表数字表示可知同一产茶量,所需工数相差有多至一倍以上者。茶园之集散以及茶树生育之好坏其所费成本之差别,实足骇矣。


【妞注】

今天关于原本的补充注释很少,在采茶的路上看谁家茶园土地的管理好坏,可以从观察它的土层的松软度可大概知道。刘锋家每年光养地的工时就要费去好多。而且,不同于菜,采摘走卖掉只能靠外肥去养。茶在采摘制作好后,精制后的茶梗是要撒到地里,进行土地的循环滋养作用的。如图。

余下仍旧讨论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的脉络。

中国人传统的天人观,阐述了与天时、地理互动,而且非常崇尚“中”的农耕思维。“时气论”体现了时序变化引起的气候变化,进而影响到物候变化。总结为:“天变于上,物应于下”,而人则根据变化,进行农事活动而达到丰产。这属于一个联动,有机的整体。而土壤学,中“土”跟“壤”并非归位一类,土是指自然环境里的土,在而生于其上的植物都是生于土中,烂于土内,这样依靠自然植物的腐败质就可以恢复土地原活力。而在农耕活动里,则强调‘壤’,如果在土层上生长的植物作为经济作物直接被交易贩卖掉,那么拿什么回馈给土地回复活力,古人则选择肥料,增加肥力来养护土地。尤其在现在化学肥料盛行的时候,许多人为了省力直接用化肥,但是用心的茶农则如上图,把捡出来的茶梗会添给土地,来达到回肥的作用。

而现在经常被提到的风土,则在元代的《农桑辑要》记‘论九谷风土及种莳时月’中已经提及概念。风代表气候条件中的寒暑、湿燥等。土,则代表土壤、地势等。合理利用风土,则直接影响作物的品质。但,过于强调‘风土’会尤其显得被动,最明显的就是世界各地的农作物就不会产生互益的地域性移植了。那么像西红柿这种东西可能现在还不会出现在中国。所以尊重风土,但不唯风土是明以后农学家的做法。譬如明朝在国外引种了许多作物,并在国内南北互换移植了许多作物,那时候引进了玉米、花生、烟叶。所以一时间,许多反对声音出来觉得这些并非本地的农作物,会不适应当地风土。但当时的徐光启提出了:“余谓风土不宜,或百中间有一二……而且强调了气候的限制条件要更甚于土地的观点。所以他批判到:“若谓土地所宜,一定不易,此则必无之理。立论若斯,固后世懒窳之吏,游闲之民,媮不事事者之口实耳。”可见惟一风土论者,都是懒惰成性的官吏以及游手好闲的散民,一种借口而已。而“美种不能彼此相通” 。就像现在的武夷,一切以岩为大,惟正岩二字适从,岂不知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品种均来自于福建其他地区的茶钟,移植,如若说风土之正,是否只有在产茶母地更为正宗。这种自私的风土论,无形中割裂了原本和谐统一的农业观。这种观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跟土地的剥离,导致的假大空概念。这些概念某种程度的受众群体,只是类似蝗虫一样的消费。这样对于武夷长久的发展,显然是存在许多隐患的。某红茶的风行就是例子。而墨子则主张公利大于私利(只是开头)。

(林馥泉·虎妞 本文转自扫叶山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