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02-感知层、角色层、资源层、能力圈和存在感
面对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产品,我们都有自己的感受。
这种感受往往是混沌的,说不清所以然的。
如果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我们的思维就会被这种表面的感受所牵制,出现强烈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
更何况,还有很多地方是我们没有强烈感受到的,这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思维盲点和认知遮蔽。
产品经理则有着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来看待一个产品或一个人。
不管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可以用这套框架来度量我们对产品或者人的认知到底有多少。
第一层 感知层
一个产品,拿到手上,我们能感觉到它设计得美不美,质感好不好。
一个人,第一次见到,身材、相貌、着装、口音,这些都是最外层的感知。
第二层 角色层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被角色所驯化。
我们在办公室里与人交往,大多是基于角色进行的。
基于表面的感知和基于角色的交往,多半都是浅层关系。
如果我们和别人在角色里对接关系,就会被牢牢地捆在角色设定中,没有办法进入深层关系。
怎么才能和别人进入深层关系?那就要进入第三层。
第三层 资源结构层
我们大多数人在人生的特定阶段中,都处于相同的角色中,我们都曾经是学生。
我们可能都曾处于某个相同的角色中,但未来会进入不同系统的不同角色中。
因为每个人的资源不一样,大家的精神资源不一样,出身背景、家庭的人脉资源不一样。
资源结构会推动每个人,去往不同的地方。
第四层 能力圈
第五层 一个人的内核
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对他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到底是怎么感知的。
什么状态下,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什么时候他让他不爽或者烦躁?
存在感之于人就好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为的开关。
一个人为什么要奔波、焦虑、不安、机关算尽、上蹿下跳?其实是因为他的存在感没有被满足。
动物只要生存条件满足,就不折腾了。
人不一样。
一个人是为了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存在感,在左冲右突里扩充自己的能力圈。
一个人的存在一旦被满足了,他就不折腾了,因为扩充能力圈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五个层次,层层深入
最外层是感知层,是你看到的一个人的样子,他的相貌、举止、着装。
其实当你看到这个人的时候,你要知道有一部分是天生的,有一部分其实是角色化的产物。
在感知层之内的第二层是角色框架层。
在角色框架层的再往里的第三层是资源结构层,资源不只是大家一般都会认为的人脉和财产,还包括了一个人的精神结构和他的精神资源。
在这个资源结构层再往后的一层就是能力圈,在能力圈的里面就是这个人对自己存在感的感知。
如果你明确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你就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能力圈,改变自己的资源,然后甚至改变自己外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