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高效能人士的学习习惯就能缓解焦虑症吗?
高效学习
——高效能人士的7个学习习惯 【日】和田秀树
日本作家和田秀树先生的著作《高效学习》通过分析高效能人士的7个学习习惯,帮助那些想学习的人实现精准和高效的学习。
作者和田秀树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曾就职于东京大学附属医院,在日本以教授各种考试秘诀而闻名,著有各类实用书籍六百多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他的作品主要包括时间管理、心灵感悟、学习方法等,涉猎广泛,因此获得了“学习之神”的美誉。
那么,和田秀树所说的7个学习习惯究竟是什么呢?或者说,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习惯一:高效能人士一直在强化自学能力
本书主要是写给已经毕业进入职场的成年人,所以,一开始,作者就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许多人从学校毕业以后,就再也没有学习过了。而成人后,或者说离开校园后能否持续学习,才真正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正如2300年前的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所说:学不可以已,意思就是说学习是无止境的,不可以让它停止。而且,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的更新和迭代就如北、上、广、深的生活节奏,稍一放松,就已经落后了半个身位。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网络上流传很久的一句话:比你优秀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在《高效学习》这本书中,作者和田秀树明显认同这种观点,他引用了一份调查报告来证明这一点:在对年收入分别为2000万日元和500万日元人群的学习进行比较后发现,年收入高的人群中,69.2%的人回答工作之外的时间会选择学习,在低收入人群中,选择学习的比例只有41.2%,再次印证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其实就在于业余时间的分配上。
不管是耸人听闻还是老调重弹,作者想要强调的就是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或许这些内容会带给您那么一点点焦虑,但我认为,适度的学习焦虑症对促进学习还是有帮助的。
那么,高效能人士的第二个学习习惯能缓解这种焦虑症吗?
习惯二:高效能人士学习前会做充足的准备
首先要明确学习什么?作者和田秀树引用现代精神分析学奠基人科胡特的话说:人的自恋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不舒适。然后据此给出了一个让人感觉十分愉悦的建议:我们应该选择去学习让自己开心的、觉得有趣的知识。勉强自己不想学的知识,只会伤害自己的感情。所以,在开始自学前应该做好的第一个准备,就是找准自己的兴趣,锁定学习的内容,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现在,如果您已经选择好了一个能让您保持兴趣的领域,那么要做的第二个准备就是坚持,坚持是高效学习必备的素养。这里所说的坚持,是指坚持学习的这种行为,而不是坚持您选择的学习方向。作者和田秀树在本书中也推出了这种观点:成年人在自学时,如果学习了一个月左右还是完全不理解,那就此放弃也是可以的。当然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书籍或教材的选择除了问题,如果一开始就心高气傲地挑战高难度的专业书,自然难以下手。和田秀树建议刚开始时要降低难度,先从简单易懂的入门书开始。要是连入门书都读不明白,读书的速度也上不去,那只能得出自己不适合学习这门学科的结论,需要立即调整学习的方向和领域。
现在,您已经选择了正确的学习领域,那么还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才能开始高效的学习呢?
习惯三:高效能人士看问题经常用独特的视角
作者和田秀树把上班族的自学行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单纯获取知识,提高素养。关于第一阶段的学习,作者在本书的序言里就着重指出,如果刚读了几本入门书籍,掌握了一点知识就变得满足,则很容易掉进学习的陷阱,错误地以为这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作者多次强调,既然已经学习了,如果只是停留在获取知识阶段就很可惜。所以,作者推崇的第二阶段的学习,就是对自己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解读,再输出知识。这就是说,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向自己输入知识,而是将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方法输出,这才是高效的学习。
这也是本书重点、反复阐述的观点:高效学习的关键在于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并找到独特的切入点来输出知识。至于学习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进一步对这门学科进行研究,以达到成为学者这样的终极目标,则不是本书的作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首先就要有打破常规框架的勇气,无论学习什么,一旦安于固有的框架,思考就会陷入僵局,就会失去探索各种可能性的机会。使用独特的视角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或许是错误的,甚至于是荒谬的,但作者认为:无论是多么荒唐无稽的言论,假设本身都是自由的,一旦进行了假设,为了验证它,我们就需要收集材料进行学习,经过大量的学习,如果发现自己的假设是错误的,坦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收回假设就可以了。
敢于对权威说不,不被大众媒体误导,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都有助于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高效能人士学习的第四个习惯。
习惯四:高效能人士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本书分享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作者和田秀树的学习态度,那就是成年人的学习应当更有趣、更自由!拒绝填鸭式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对学习的方向给出了三点建议。一,学习经济,了解一点经济学。二、学习一点心理学,因为无论在什么领域进行讨论,都不可能剔除人类的心理和感情。三、每天读一点英语。英语对成年人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许你认为在英语学习中,口语才是最难也是最应该掌握的技能,但本书的作者同样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见解:与其学习英语口语,不如更重视读写。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比起能够进行交流但言之无物的人,外国人更愿意和交流略有困难但言之有物的人说话,说话的内容比口语能力更重要。
做好了学习的准备,也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就可以开始学习了呢?这时,有些人会说,我当然很想立刻投入学习,但是没有时间啊!相信这是大多数上班族心中的想法。真的是这样吗?
习惯五:高效能人士很擅长时间管理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与其抱怨没有时间,不如将自己每天的活动记录一下。现在,许多效率管理、时间管理软件都可以免费地下载到智能手机上,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App,将自己每日的活动可视化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究竟浪费了多少时间:发呆刷手机的时间、看电视剧的时间、开黑打游戏的时间等等,每天至少浪费掉了3-4个小时。当然,作者和田秀树也认为,适度的社交、娱乐也是必要的,但还是要注意不能把太多精力放在那些没有收益的娱乐上。
注意统计自己平常各种活动需要花费的时间,这是精细化管理学习时间的第一步。比如自己每天吃饭要多长时间、洗澡要多长时间、应酬要多长时间,要把这些情况都掌握清楚,了解这些之后,才能更好的管理时间,才能容易地挤出空闲时间并将这些时间应用到学习上。
作者和田秀树同时建议大家找到自己的黄金时间,对于他本人,则把自己的黄金时间定义在清晨。他每天坚持23点睡觉,早上五点起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喝咖啡,简单地做一下体操,再冲个澡,然后就开始写作。由于职业的关系,他会在每天中午利用午睡来补充睡眠,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少于7个小时。当然,对于具有晚睡强迫症而又喜欢睡懒觉的人来说,这样的作息方式还无法立即复制,但如果你真有了学习的欲望,就不妨从早睡半小时、早起半小时开始吧。而且,真正关心你的人难道不是常在你耳边说:早睡早起吗?
这是一个读书就有优势的时代。那么,面对海量的书籍和信息,我们该如何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开始迈出第一步呢?
习惯六:高效能人士会有选择地阅读
今天之所以会为您分享这本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作者和田秀树一直在倡导快乐学习。他不把读书学习当作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不停地通过各种场景帮你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比如,如何快速找到一本适合你的书,作者的建议是有趣的、简单的,不追求虚荣,从手边的入门书读起就行。读书的乐趣就在于发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正因为可以接触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读书才有意义。读完一本200页左右的书,可能有用的信息只有一页,怎么办?作者毫不犹豫的回答:如果这1页上有一辈子都能用到的信息,那么这本书的购书费就值得投资。
作者和田秀树同时介绍了高效能人士的另一种阅读习惯,那就是部分熟读法。也就是说,一本书不用完整地从头到尾读完,只要读懂有用的部分也是可以的。部分熟读法是否有效,取决于读书的哪一个部分。通常情况下,要想迅速了解作者的主张,只要阅读第一章就能大体掌握内容,如果读完第一章就觉得没意思,作者建议再浏览一下目录,检查有没有有用的地方,如果有,就可以熟读这部分。这样不但降低了读书的难度,而且适合上班族宝贵的业余学习时间。而所有这一切,都要时刻铭记,读书要以输出知识为前提。
习惯七:高效能人士通过输出学习强化知识
无论读多少书,不输出出去就无法确认自己究竟理解了多少。总觉得自己好像知道了一点,这种心态就太危险了,自己好不容易学到的东西也变得没有价值。所以,作者和田秀树强调,利用输出知识来整理输入的知识。
这需要进行输出训练。
首先,可以用模仿他人的方法进行输出,把他人说过的话,用自己的的语言重新阐述。就像我们平时让孩子描述他今天在学校都学习了什么一样,经常锻炼并坚持下去,知识就会得到整理和加深。
第二,通过模仿他人提升自己的谈话能力后,就要慢慢开始从自己的视角说话,建立自己的立场。这并不是要求什么事情都追求标新立异,只是用这种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
第三,通过写作来输出知识,让知识的输出更有仪式感。而且,通过文章冷静地进行输出,人会变得更有智慧。关于这一点,作者和田秀树仍旧用类型心里鸡汤的方式来鼓励读者,他说,不要害怕自己写的文章乏味无趣,写得容易理解就好,以“容易理解”为目标,不管是谁都能做到吧。
我们经常说现在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众多的写作分享网站,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找到表达自己见解和分享自己文章的平台。只要有行动力,去积极的投入实践、坚持写作,就一定会有突破,就愈发会感受到继续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分享到这里,高效能人士的7个学习习惯相信大家都有了了解。正像本书的作者和田秀树经常说的那样,我们不能满足于只是读完了这本书,而是要建立自己独立的视角和思考。比如在本书关于人工智能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质疑和田秀树的观点。和田秀树认为除了体力劳动,连律师、医生等脑力劳动领域,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甚至预言80%的工作岗位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就说明作者是站在“机器对比人类”的框架来思考。事实上,根据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百年研究”项目报告,到2030年,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将应用在“世界各地那些难以吸引年轻人的行业中,比如农业、食品加工业、订单履行中心和工厂”。该报告没有发现有任何理由担心人工智能是对人类的一种迫在眉睫的威胁。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在其著作《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也明确指出:未来将会是一个人工智能强化和增强人类能力的世界,而不是让人类变得更加无用。人工智能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同时又不会损害人的尊严。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发现其他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这也与作者和田秀树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息息相关。我们知道,和田秀树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也曾就职于东京大学附属医院,所以在本书中,我们经常可以读到关于学习与健康、长寿之间的有趣的观点,比如自学的优势就是可以永远保持年轻;学习可以激活人类情感,防止衰老;在时间管理的章节,更是强调再忙也绝对不能减少睡眠时间等等,让读者觉得十分亲切和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