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谈写作创作

写作源于实践

2017-09-25  本文已影响32人  汲思广溢

作为共产党员,终于找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色彩的话题,而且还这么励志,自豪感有木有?

写作对许多人来说是非常艰难,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这种的可能。这其实是一种故步自封的想法,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写作,只是很少人迈出了第一步。

写作文对我来说一直是很恐怖的事情,所以当我了解到大学没有语文课的时候,就把大学当作了天堂。可是大学毕业之后,自己竟然主动拿起了笔杆子,开始写一堆乱七八糟的来,真是奇异的转变。从去年开始写公众号,到现在也写下了不少东西。回过头去看,不断怀疑自己是怎么写出来的。在开始的时候,极富热情,基本上每周能有5、6次更新。以至于有一位同事很好奇的问我“你公众号里的文章都是你自己写的么?”,“是啊”,“我一直想写,但是不知道该写啥”。当时我并没有回话,因为初生牛犊,没有什么资本分享见解。其实,那时我就想说,直接写,拟好一个主题就写,或者想到哪写到哪。

许多写作的过程,在开始前都不会有清晰的头绪,但是一旦自己写了第一个字,只要在电脑前面稳稳坐一个小时,多少都会写出一些内容,反复几次就会形成一篇文章,这是我憋文章过程中十分深刻的体会~有时候,一篇文章也会是几天想法的合集。在平时,我会把偶然间的想法记录下来,在自己想要写作的时候翻一下以往的记录,看看有没有能继续写下去的,如果有就继续写。但是,即使如此,还是免不了偶尔要逼着自己去写,但结果却常常出乎意料。

前段时间公司有一个征文,主题是歌颂祖国发展,但是由于平时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写长文来抒发内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于是就想到了字数少的诗词。在我决定写词的时候,就想到了《沁园春 雪》,十分想模仿一下这位伟人的气势恢宏,就百度了《沁园春》的词牌。真是书读得少,不知诗高词厚啊。本以为搜肠刮肚,弄出一些词儿来,就能轻松搞定。结果对着词牌格律,把肠肚翻了好几个来回,也没有填上第一句~但是,写作的过程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当你苦苦思索的时候,可能毫无进展,但是偶然间读到某段话,甚至看到某个字,都会让自己灵感迸发。我就在多次迸发之下,在deadline前完成了这首词。拙作如下:


              沁园春 国之兴

华夏威名,振动今霄,换尽旧名。念累累往绩,改革开放,一国两制,障碍皆平。两弹一星,神州玉兔,海上称雄瓦良兴。家国盛,看寰宇之下,谁敢言轻?

携领当世精英,跨国域交流显圣明。拓丝绸之路,复古风采;蓝海一带,更助华兴。基建夯实,核心壮志,龙凤腾飞天地擎。中国梦,有国人共举,何阻锋凌!


很拙劣的一首词,但是填完之后非常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这一次更加让我坚信写作只是做不做的事,而不是能不能的事。事后算了一下时间,加起来可比写一个文章要长得太多了,这真是一个失误。

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所谓的文思枯竭。对此,很多教写作的tip里会提到早起写作,就是在早上刚起来的时候,什么也不看,直接开始写,让思绪恣意遨游,不加限制。这其实也是实践写作的一种尝试。其实换做任何时间段,这种方法都适用。我习惯晚上写文章,当我实在没有东西可写的时候,就会在云笔记里胡说八道,随想随写,哪怕是毫无意义的话。虽然看似很没有针对性,但是这样还真就管事。因为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有发散模式和专注模式,专注模式当然就是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当问题困住自己的时候,发散模式会提供更多的可能。

我们确实习惯针对具体问题找到确定的解决思路,这更是理科生的一个硬伤。一旦遇到问题,我们往往会围着问题团团转。比如面对写作,我们可能会十分纠结于写什么,所以就苦思冥想一个主题,这就是专注思维模式。很多这样做的人,最后会发现,时间过去了很久,但是脑袋就像是锈住了的轴承,根本活不起来。而发散思维则不同,它会帮助你搜索大脑的各个角落,把你平时的想法都掏出来搅和一番,直到你找到要延伸的内容。这就是为什么,写着写着突然发现停不下来了。

写作源于实践,只要下手写,都会发现自己文艺的一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中也蕴含了只有实践才能更加客观的判断,因为,主观之下往往会被畏难情绪左右。因此,如果你有一颗文艺的心,请不要继续怀疑,继续观望,开始写就是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