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打卡7】活着

2018-12-11  本文已影响106人  落英爱读书

16年年底,听罗大伦老师讲《道德经》,从而了解到稻盛和夫以及他的书《活着》。他在创业之初与同伴发誓,不以个人利益为目的,要为了员工的福利、民众的福利而经营。最终他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名同时掌管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家。

《活着》这本书不算长,电子书112页,很快能读完。而在读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内容与先前读过的张德芬系列、《道德经》甚至佛学科普书《故道白云》中的精神是相通的。比如张德芬画过几个圈来探讨我是谁,稻盛和夫也在全书快结尾时说到这几个层层嵌套的圈:最外面是知性,知性向内是感性,感性向内是本能,本能向内是灵魂,灵魂向内是真我。人刚一出生,包裹着真我和灵魂的只有本能,随着一步步走入人世、接受教育,发展出了感性的情绪情感和知性的理智、学识等。而到了晚年,这一步骤会倒着来一遍,外层的壳逐一剥落,渐渐返回到婴儿时期由本能驱动行为的状态。因此老人常常会表现得孩子气,这又何尝不是生命的轮回。

稻盛和夫的人生理念非常令人欣赏,他将利他作为人生追求。利他,这一理念,在儒释道各家思想中得到了统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许正是因为他抱着为员工、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心,他的企业才能得道多助,不断地发展壮大。虽然他晚年皈依佛门,但并非消极避世,他依然将自己的体悟写成书,希望能唤醒日本现代社会中缺乏的东西。罗博士讲道德经时说,认为老子的学说是消极避世,这是对老子的一种极大误解,老子绝不是在提倡人们碌碌无为地放任我们的人生。而稻盛和夫也是如此,他虽也相信宇宙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左右人的命运,但他仍然认为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勤奋努力地学习工作,不断地提升个人修养、造福他人,使自己在人生的终点上时,比在起点时的德行、修为能够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