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1023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导读:病中修行;病相应 (2/2)]
生病的痛苦常是让人难以忍受的,此时也考验著一个人对於佛法的了解,例如无我、四圣諦等,只是嘴巴说说,还是能应用到病苦当中。
纵使是修行功深的人,遇到重病也可能失去定力,如本卷第1024经记载阿湿波誓尊者的情况,此时赤裸裸的面对病苦及死亡,须要究竟的智慧。
经中记载了许多佛弟子在生病痛得死去活来时进修於佛法,有的人可以因為对於佛法的体悟,减轻甚至灭除病苦。例如卷五第103经的差摩比丘,在极大的痛苦中观察五受阴是无我的,因此虽然身痛,终於心得解脱,病也康復了。另外还有佛弟子们在生病时依四不坏信修习六念,或修习四念处、七觉支,或思惟苦的集与灭,而能断苦,详见「病相应」的各经、卷二十第540经、554经、《增壹阿含经》卷三十三〈等法品39〉第6经、《增壹阿含经》卷六〈利养品13〉第7经等经文。
若是绝症或身体已完全毁坏的,也能从中觉悟,证得涅槃,如本卷第1023经、1025经所载。
《杂阿含经》「病相应」的内容依次為现今版本的卷四十七第1265~1266经和本卷第1023~1038经,记录佛陀和弟子在探病时的说法。
叵求那经:本经叙述佛陀在叵求那之临终之病床说法。应阿难之问,而说临终得脱之六相。
(一〇二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尊者叵求那ⓐ住东园鹿母讲堂,疾病困篤。
尊者阿难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叵求那住东园鹿母讲堂,疾病困篤,如是病比丘多有死者。善哉,世尊!愿至东园鹿母讲堂尊者叵求那所,以哀愍故。」
尔时,世尊默然而许,至日晡时,从禪觉,往诣东园鹿母讲堂,至尊者叵求那房,敷座①而坐,為尊者叵求那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从座ⓒ起去。
尊者叵求那,世尊去后,寻即命终。当命终时,诸根喜悦,顏貌清净,肤色鲜白②。
时,尊者阿难供养尊者叵求那舍利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叵求那,世尊来后,寻便命终,临命终时,诸根喜悦,肤色清净,鲜白光泽。不审世尊,彼当生何趣?云何受生,后世云何?」
佛告阿难:「若有比丘先未病时,未断五下分结,若觉病起,其身苦患,心不调适,生分③微弱,得闻大师教授、教诫种种说法,彼闻法已,断五下分结。阿难!是则大师教授说ⓓ法福利。
「復次,阿难!若有比丘先未病时,未断五下分结,然后病起,身遭苦患,生分转微,不蒙大师教授、教诫说法,然遇诸餘多闻大德修梵行者教授、教诫说法,得闻法已,断五下分结。阿难!是名教授、教诫听法福利。
「復次,阿难!若比丘先未病时,不断五下分结,乃至生分微弱,不闻大师教授、教诫说法,復不闻餘多闻大德诸梵行者教授、教诫说法,然彼ⓔ先所受法,独静思惟,称量观察,得断五下分结。阿难!是名思惟观察先所闻法所得福利。
「復次,阿难!若有比丘先未病时,断五下分结,不得无上爱尽解脱,不起诸漏,心善解脱,然后得病,身遭苦患,生分微弱,得闻大师教授、教诫说法,得无上爱尽解脱,不起诸漏,离欲解脱。阿难!是名大师说法福利。
「復次,阿难!若有比丘先未病时,断五下分结,不得无上爱尽解脱,不起诸漏,离欲解脱,觉身病起,极遭苦患,不得大师教授、教诫说法,然得诸餘多闻大德诸梵行者教授、教诫说法,得无上爱尽解脱,不起诸漏,离欲解脱。阿难!是名教授教诫闻法福利。
「復次,阿难!若有比丘先未病时,断五下分结,不得无上爱尽解脱,不起诸漏,离欲解脱。其身病起,极生苦患,不得大师教授、教诫说法,不得诸餘多闻大德教授、教诫说法,然先所闻法,独一静处,思惟称量观察,得无上爱尽解脱,不起诸漏,离欲解脱。阿难!是名思惟先所闻法所得福利。
「何缘叵求那比丘不得诸根欣悦,色貌清净,肤体鲜泽④?叵求那比丘先未病时,未断五下分结,彼亲从大师闻教授、教诫说法,断五下分结,世尊為彼尊者叵求那受阿那含记。」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校勘]
ⓐ 「叵求那」,巴利本作Phagguna。
ⓑ 「示」,明本作「云」。
ⓒ 「座」,大正藏原為「坐」,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座」。[*]
ⓓ 「说」,大正藏原為「设」,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说」。
ⓔ 「彼」,宋、元、明三本作「后」。
[註解]
① 敷座:铺设座位。
② 诸根喜悦,顏貌清净,肤色鲜白:五官安祥,面容清净,肤色白亮。
③ 生分:生命的部分;残存的生命。
④ 何缘叵求那比丘不得诸根欣悦,色貌清净,肤体鲜泽:哪有理由叵求那比丘不能够五官安祥,面容清净,肤色白亮?
译文
一〇二三、叵求那经:本经叙述佛陀在叵求那之临终之病床说法。应阿难之问,而说临终得脱之六相。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尊者名叫叵求那,住于东园鹿子母讲堂,因为疾病困笃。阿难陀尊者乃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在一边。他仰白佛陀说:「世尊!尊者叵求那,住在于东园鹿子母讲堂,现在疾病困笃!罹患像他这种病的比丘,有好多因之而死亡的。善哉!世尊!愿至东园鹿子母讲堂,叵求那尊者之住处,哀愍之故!
那时,世尊,默然而许允他。在天色到了晡时(申时),由禅而觉,乃往诣东园鹿子母讲堂,在尊者叵求那之寮房,就敷一座位,坐在那里,为尊者叵求那说种种之法,示教照喜他。示教照喜后,由坐起而回去。
尊者叵求那,在世尊离开后,就告命终。当命终之时,诸根喜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这时,阿难尊者,供养叵求那尊者之舍利后,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边,乃仰白佛陀而说:「世尊!叵求那尊者,在世尊降临,又回去后,便即命终。临于命终之时,诸根喜悦,肤色清净而鲜白,而有光泽。不知道世尊您,能否知道他当会往
生于何趣呢?会转受为甚么众生,后世不知会如何?」
佛陀告诉阿难说:「如果有比丘在还未患着疾病时,未曾断除五下分结,而如果在发觉病起,其身苦患,心不调适,生存之分很微弱时,得闻大师的教授、教诫,种种说法的话,则他既听法后,就能断除五下分结。阿难!这就是大师教授说法的福利。
又次,阿难!如比丘先未罹患疾病时,还未断灭五下分结,然后生起疾病,身遭苦患,生存之分已转微。此时并不承蒙大师之教授、教诫说法。然而却能遇着诸余的多闻大德,修梵行者之教授、教诫说法。他既得闻法后,就能断除五下分结。阿难!这叫做教授、教诫,听法的福利。
又次,阿难!如比丘先未罹患疾病时,还未断除五下分结,乃至生存之分已微弱。此时不闻大师之教授、教诫说法,又不闻其余多闻的大德,诸梵行者之教授、教诫说法。然而他能以从前所受之法,独静思惟,称量观察,而得断五下分结。阿难!这名叫做思惟观察先前所闻之法所得的福利。
又次,阿难!如果有比丘,先前未曾疾病时,已断五下分结,而还未得证无上爱尽解脱与不起诸漏,心也未善解脱,然后得病,身遭苦患,生存之分已微弱。此时得闻大师之教授、教诫说法,而能得证无上爱尽解脱,而不起诸漏,而离欲解脱。阿难!这名叫做大师说法之福利。
又次,阿难!若有比丘,先未疾病时,已断五下分结,而还未得证无上爱尽解脱与不起诸漏,也未得离欲解脱。到了觉得身上有病之生起,极遭苦患之时,也不得大师之教授、教诫说法。然而能得诸余的多闻的大德,诸修梵行之人的教授,教诫说法,而得无上爱尽解脱,不起诸漏。阿难!这名叫做教授教诫闻法的福利。
又次,阿难!若有比丘,先未疾病时,已断五下分结,然而不得爱尽解脱与不起诸漏,也未离欲解脱。到了其身生起疾病,而极生苦患时,也未得到大师之教授、教诫说法,也不得诸余的多闻大德教授、教诫说法。然而由于先前所闻之法,而能独自在一静处,思惟称量观察,而得无上爱尽解脱,而不起诸漏,而离欲解脱。阿难!这名叫做思惟先前所闻之法,而所得的福利。
怎么缘故,叵求那比丘不能得诸根欣悦,色貌清净,肤体鲜泽呢?应该是能够得到这些好处的(反问。佛将说能得这些好处之因)。叵求那比丘,先前还未患病时,虽然未曾断除五下分结,然而他乃亲自从大师之教授、教诫说法,而断五下分结啊!」世尊于是为那位尊者叵求那,受阿含那之记(不还,三果阿罗汉)。
佛说此经后,尊者阿难,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作礼后,而去。
[对应经典]
南传《增支部尼柯耶》集6〈大品6〉第56经。
[读经拾得]
善相圆寂
有同学问:「叵求那比丘『诸根喜悦,顏貌清净,肤色鲜白』,气色好像不错的样子,為何还会死呢?」
古印度认為人要活著必须具足煖(身)、寿(命)、识(心),也就是说除了身心正常运作外,由业而来的寿命还要够长。
叵求那比丘会死亡自然是因為寿命已尽,但由於佛法所以他身苦而心不苦,没有一般重病死者五官扭曲变形、痛苦挣扎的死相,而是安祥地圆寂,因此「诸根喜悦,顏貌清净,肤色鲜白」。
卷九第252经也记载优波先那比丘中了蛇毒快死时,面容完全没有异状,即是因為:「眼非我、我所;乃至识阴非我、我所,是故面色诸根无有变异。」(CBETA, T02, no. 99, p. 61, a3-4)
临终证果
佛陀表示临终时可由六种方式证果:
听闻佛亲自说法,先前没断五下分结者断五下分结(证阿那含)。
听闻佛弟子说法,先前没断五下分结者断五下分结(证阿那含)。
思维以前听过的佛法,先前没断五下分结者断五下分结(证阿那含)。
听闻佛亲自说法,先前断五下分结者漏尽解脱(证阿罗汉)。
听闻佛弟子说法,先前断五下分结者漏尽解脱(证阿罗汉)。
思维以前听过的佛法,先前断五下分结者漏尽解脱(证阿罗汉)。
本经也可说显示了临终的人听闻、思维佛法的重要性。
断十结与四圣位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