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

康熙乾隆为之疯狂打call的园林圣地!园林爱好者必去!

2017-11-16  本文已影响6人  李望月


江南园林里,或许它不是最有名的,但一定是最有个性的。


1.康熙为它疯狂打call:微服私访六次南巡,七次探园! 


2.乾隆为它疯狂打call:六次南巡,十一次临幸!竟然为“你”写诗169首~ 简直是丧心病狂啊


图片摘自“局部气候研究所”,侵删


想象一下,一个早4:00伏案加班到晚8:00点的劳动模范,竟然对一个江南小园如此钟情,索性把这满园旖旎风光,一笔一画的照抄copy回京(也就是现在颐和园内的谐趣园),想必也只有在这这杏花、烟雨、江南地,才留得住“白山黑水”北方汉子的满腔缱绻。

3.有别于苏州众多城市园林,它属于难得的山麓园林!


4.近500年始终保持着“不易二姓”的神话,由秦氏一脉传承!


寄畅园发展史

北宋结缘

北宋元丰年间(1079年),写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秦观和苏轼两位小伙伴,到惠山游山玩水,竟被美景惊呆了,留诗“讵得踵三隐,山阿相与邻”。


这次腐败游,也为秦氏后世在惠山建园种下了种子。


明朝建园:

近500年后,明嘉靖年间(1536年),70岁高龄的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便倚着江南第一山-惠山,选址修建了一座山地别墅,称“凤谷行窝”。(窝区别于皇帝的行宫,主要以山林野趣为主。)


最初的园子很简陋,面积只有十多亩,也没有什么华丽的厅堂建筑,却是山麓别墅园林的雏形。


退隐的文人们为了图个生活方便,大多数人会把园子造于城市,除了那些铁了心想归隐的和尚道士们,倒是没几个想把园子搬进山里的。


正因为稀少,传承至今的山麓园林不多,典型的几个:


建在山腰的苏州虎丘拥翠山庄

建在山顶的杭州孤山西冷印社

建在山脚下的无锡惠山寄畅园。

所以划重点:寄畅园是山麓园林!并非城市园林啊~


山麓园林有多好?


底子好,随便造!苏州园林里经常看到的欲扬先抑、曲径通幽的造园手法,实在是城市园林为了规避凡尘喧嚣,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法啊。


而像寄畅园这样天生丽质的绝佳山地,对城市造园的种种门道根本不care啊

明朝改建: 

明万历十九年间(1592),秦燿受张居正党争牵连,辞职回无锡过起了农夫山泉有点田的乡隐生活,为消苦解闷儿,大兴土木,引水改造,营造出二十处景点,每景题诗一首(也是高产作家)。


至此,园名改为寄畅园,取王羲之的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山间桃花洞取陶渊明《桃花源记》,知鱼槛出自《庄子》的濠上之乐。

明代画家宋懋晋所绘制的《寄畅园五十景》中,能一窥秦濯改建后的园景:


清朝兴盛:

清顺治末康熙初,秦耀的曾孙子 秦德藻,又对园子进行了改造。

追求完美的秦德藻请来当时的叔侄档造园大咖张涟和他的侄儿张轼,对园子进行了精心布置,掇山理水,疏泉叠石,原本天生丽质的园子,更显得美不胜收。

故而引来康熙、乾隆两帝跑断腿儿的频频游园,寄畅园也因此迎来了身为园子这一生的鼎盛时期。

康熙南巡图-惠山脚下的寄畅园


秦氏神秘组织:


秦氏这个神秘组织,能够数百年不衰,必定有着独到眼光啊。早早的参透了相地神谕,一如造园界的武功秘籍《园冶》中的精髓: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于是这个神一般存在的家族企业,将别墅建在了背靠惠山紧邻市郊的一片山野地。

此地不仅天生丽质难自弃,也是个妥妥的风水宝地,养育了秦氏一脉名门望族,仅明清两代,锡山秦氏曾中进士34人、中举人77人。34名进士中,又有13人点了翰林,其中3人名列探花(相当于全国高考第三名)


现代的寄畅园:

先别急着进园,暂且在古镇上晃悠个半晌,一碗豆腐脑,一杯清浅绿茶,再带上一袋油酥上路。

穿越一个个守护着百年历史的抱鼓石,感受一下山林中寺庙道观的清幽。

深藏在古镇深处的这个明星园子,到了。


(迄今为止最准确的平面图)

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

又构曲涧,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八音涧”,前临曲池“锦汇漪”。

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

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

自然的山,

美的水,

凝练的园,

古拙的树,

巧妙的景。




神秘园林组织,考试进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