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对方的需求?

2020-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韩渊墨

我举几个例子。第一个是关于我自己。我日常生活中会在商业世界和法院调解人际纠纷。如果当事人比较“资深”,刚刚见到我,有时会觉得我长得比较年轻,会有一些怀疑我:哎,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今天肯定搞不定了。如果你想到怼回去,抱歉,意味着你对聆听还存在着牢固的误区,因为你把这种怀疑,看成对自己专业性的质疑,甚至会触碰到自尊。由此,双方可能发生口角,你会直接说:你怎么知道我不专业,你怎么知道我搞不定?你了解我的专业背景吗?你了解我的职业履历吗?你了解我处理类似案件之前是多么成功吗?很遗憾,这个沟通的方向,是错误的。我问你啊,当对方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时,他们有没有在表达自己的需要?有,他们其实是想说:我需要今天帮我处理纠纷的这个人有足够多的经验,他是靠谱的,他是专业的,他是有职业素养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对他们的需求进行对话呢,而是要在语词层面质疑乃至冲突呢?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让解决争议的过程暂时停下来,然后和对方非常善意而诚恳地说:各位好,可不可以允许我先花几分钟的时间,做一个比较完整的自我介绍,我把我相关的履历、经验先跟大家做一些汇报,然后我们再开始好吗?你看,这实际上就是在沟通中,回应对方的需求。

                                                                                                    ---《跟熊浩学沟通30讲》

I:这是关于上述如何去聆听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聆听,不是去回应对方的言辞,而是去触碰对方的需求。上述例子中,别人用怀疑的词语,想表达的是,这个人真的能帮我解决问题吗,我有点担心。?所以,在回应时,作者是从需求层面来回应他的顾虑,这让这个对话继续顺畅下去。

A1:这个例子所传达的含义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太长出现了。比如,上次我爸对我说,让我留在上海工作,他的需求是,对我的婚姻担心。这时候,要让这个对话很好的进行下去,我其实需要做的是,打消他们的顾虑,说我们的感情是很好的,大家对于彼此的工作是很支持的,尽管现在做了一些生活上的牺牲,但是并不会真的影响我们的感情。对未来的规划我们也考虑的很清楚,

A2:本周,每天记录一个对话,分析对方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