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杂念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500字

最近在试着用语音来写作,效果还不错

2019-03-23  本文已影响2人  nonviolence

这篇文章的初稿以语音写作的方式生成。

说到语音写作,我觉得在看了一些写作课程之后呢,
对于每天要写什么这个问题,基本上是得到了答案,
要写什么,就是选题嘛
然后要怎么写,那就是写结构嘛——写结构,写素材,
这个流程大大的简化了写作这件事,
有一些框架性质的东西确定下来之后,我们就可以专注于创作这件事情了,
就是把那些杂物都可以交出去了。

我能想到的就是每天的语音写作,至少是可以先把一天回顾一下,
今天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就算是记流水账也给他记一下,
那如果是进阶的话,还有一些更好的办法,
比方说今天我的心情怎么样?我有什么样的感悟,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让我有了这样的感悟,
这叫什么呢?这叫我的日记。

生活其实本身就是充满了各种写作的素材和创意,
我们要培养的并不是想更多发现挖掘更多的这种能力,
而是要培养一双好的眼睛,好的耳朵,好的鼻子,
去发现生活的每一面,每一种声音,每一种滋味

其实全世界这么多的人,就有这么多种生活汇聚到一起,那这就叫芸芸众生,
然后每一个时间点,都有当时的芸芸众生,按照时间线,汇聚成一条时间的河流,这就叫历史
这个我们人类所有的做过的事情,还有我们所有的感受、观点,所有的创造,
这就是我们的文明。

其实我想,写作这件事情呀,之所以是人们千百年来都在做的一件事情,而且都还是被认为是比较有价值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因为它是一种有效的,能够把人的思想保存下来的活动,
写作和书籍那是一个动作和产物的关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那写作就是打造这部阶梯的作业。
我们也看了其他的包括图像的作品,就像以前的绘画,现在有摄影当然也还有有绘画,还有影视作品,其实相对而言,可能总体的信息传递效率并不如这个写作来高,
书籍到目前为止还是比较比较高效的一些东西,现在我们来看所谓的碎片化的这些阅读,微博,或者网文啊,这些东西感觉质量又差了一些,

其实书籍因为有出版的门槛限制,可能是最能平衡这种质量和效率吧,
文字本身,其实是一个思想的载体,我们说文字其实他的歧义是最小的,如果是用电影语言或者画面语言的话,其实还是有点想象力上的局限性,而且也会受到当时的审美的影响,
唯独写作是可以把这个收精髓可以传达出来的,
我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这种超脱?与文字的形式的这种思维传达的方式,
但是目前来讲这个仍然是最最合适的传达思维的工具吧。

写作这件事情,自古以来便有它独特的魅力。
对我最近在看一个系列的文集,是关于写小说的里面一些小说家的论述,
让我感觉到很有意思,一个人内心塑造出来的世界,竟然可以如此深远的影响到其他很多很多人的想法、行为,甚至是人生,
譬如说金庸先生的射雕那个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
其实最近看鬼吹灯也有同样的感受,天下霸唱自己一个人塑造了一个世界,然后又把他所有的读者引到了这个世界中,向他们展示这个世界的美丽、精彩、魔力,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也是我认为写作,能够给人的比较大的成就感之一

都说写作好,但是相比于阅读别人的作品而言,创作这件事情就有时候会让人哭笑不得,
最发愁的莫过于等你展开一张白纸,或者打开一个空白的屏幕,满是头绪,却不知道从何下笔。
这种痛苦的时候,相信只要尝试过写作创作的人,都有体会过,
我曾经换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试图减缓这种痛苦,
我曾经学了很多的写作的技巧,方法论,我也尝试在更加安静的环境中写,
也尝试过用不同的笔或者更好的键盘来写作。
这些到底有没有用呢?我认为是有的,
但是你很难说出是某一个因素就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觉得最终还是在做了这么多尝试之后,自己对写作这件事儿的认知发生了变化,
我不觉得它是一件挤牙膏是的痛苦的体验,我更愿意把他当成一个等待灵感的过程,
当我不知道要写什么的时候,我就呆着在那儿。
然后任由我的思绪飘荡,在这个时候,可能不到5分钟,我的手就顺着自己的思维,已经开始打下了我的故事的开头,
这个过程是自然的有点像水到渠成的感觉,而且真正让我有冲动去打出来的这个念头,往往是还算不错的题材。
这让我觉得写作更是一件自然天成的事情,没必要去做太多刻意的东西,那个神奇世界里的各种精彩,会自然而然融入到你的脑海中,然后顺着你的指尖呈现出来,
你做的只是把你的所有的大脑都打通,不要让这种呈现有什么样的阻碍。

事实上,有时候我会认为打字或者写字就是一种阻碍,
也就是说我想到了,然后再写出来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损耗,
那这个时候可能我会愿意去用语音写作来存下我的初稿,
我只需要把我脑子里在想着的事情说出来,最多再用眼睛检视一下,不要让这个错别字太多,以至于我在修改稿件的时候,不知道我之前说的原意是什么就行了。

然后我可能就以一种很轻松的姿态在房间里踱来踱去,
只是把手机放在嘴边,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刚开始说的东西可能逻辑性会差一点,
要么就是像流水账一样,要么就是会很散不知所云,
但我认为这就是一个训练思维的过程,因为说着说着,可能就知道自己应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了,什么时候该举例,什么时候该总结,什么时候该论证。这样的话,逻辑慢慢就有了,反而可能会锻炼出来还不错的即兴演讲能力,毕竟你可以说这就是一种演讲的形态,而不是写作。

其实对于写作,我知道有一些人有另外一种观点,就是说写就行了,
不需要有什么训练或者有时需要学什么技巧啊,不需要推敲什么文字的,
在我之前看到的懂懂日记里,就是鼓励他的学员这么去开始自己的写作,
但我看懂懂,在写作差不多有10年时间里。他的写作功底其实进步了很多,
其实我相信他在技巧上可能不会去那么的重视一些技巧方法的锤炼,
但是大脑在无意识中会帮他变成梳理他的思想,让他的思想达到出口成章,而且井井有条,
长此以往,这样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会变成大师,至少是准大师。

而当时其实也只是在QQ空间里面去,随便去写一些什么东西,
那现在有了讯飞输入法这样的工具之后,其实就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来写,
只要把讯飞输入法打开,然后把嘴巴张开,不要中断你的思考,也不要中断你的语音写作,
自然而然,你的思维就会落到屏幕上,就会有一种物化的展示,
这些思维可能在普通时候可能就是一些零散的念头,每个人都会有这些念头,
大脑嘛,本身就是一个灵感勃发的器官,它就是负责这一块的,你让大脑争着去记一些什么事情反而有点浪费它的才华了,还不如一块移动硬盘来得有效,
真正我们让大脑里边的一些碎碎念一些零散的念头形成文档,
然后存到电脑上,反而对于大脑来说是一种减负,因为天天想着自己在想一些什么事情,不管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但是这些事情注定会被遗忘,而且我们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去阻止这种遗忘,那就真的是一个很痛苦的体验。

在记忆法学习领域有一种理念,说一个东西你在不同的时间段见到7次以上,那就会变成长久记忆,但有些东西其实是不需要去变成长久记忆的,而且要记7次的话,对于大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荷,那就不如把这些信息放到一个比较可靠的容器里,比如说是一个TXT文档,或者说是一个什么笔记本中,然后在我们需要重复检验的时候,可以很便捷的方式搜索到,
我觉得这可能是科技进步对于我们的大脑最大的减负了,
大脑的负担减轻了,创造的效率自然就高了,

所以人工智能时代,试图战胜机器是一种堂吉诃德式的愚蠢,
而善用利器,才是正确的方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