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产品型设计师独立改版设计
当下互联网热度趋降,一批批互联网产品被筛选淘汰的同时,一批批只懂得原型彩色化的“UI设计师”大面积失业,作为行业从业者,是时候反思自身,弥补不足,拓展知识链,进一步提升个人竞争力以免被淘汰的厄运。本人大三在校生,自学UI设计,同时对产品思维,用户研究,交互都有涉猎。有幸得到美团资深设计师张双的指导,根据自身学习内容(谷歌产品设计课、谷歌交互原型课、Erik Klimczak的用户研究和信息架构课程等)明确了产品交互型UI的发展方向,即要拥有较为优秀的视觉和用研能力,同时也有一定产品思维和交互设计能力。下面展示的本次改版设计,包括前期用户背景研究、用户画像、故事场景,及后期绘制草图应用流以及最终的视觉设计和交互动效设计。设计产出物包括基于信息架构的角色、用户场景、内容模型、应用流、手势库、视觉规范。
产品logo本产品名为爱呀校园,是一款服务于大学生群体,以七天恋爱模式为核心的恋爱交友应用。产品定位前期,我们对七天恋爱模式进行深入体验探索,以当下最火热的概率论公众号社交模式为原型进行产品尝试性思考。
通过发放问卷及访谈的方式收集当下存在于学生群体社交中的各种问题,基于收集的反馈信息进行用户研究。采用菱形路径设计法(即发散和聚合)发现大量问题,聚焦主要问题,探索可能解决方案,聚焦可行解决方案。发现当下校园存在以下两种主要社交阻碍。
1.当前各高校男女比例差异极大,文类院校如师大、外语学院等院校女生居多,而如电子信息类高校则存在着男生过多,女生俨然成为珍惜动物的情况。贯穿不同高校,匹配学生资源,打通高校男女社交局限,碰撞爱情使我们所要解决的核心。
2.大学生群体存在着性格羞涩以及“宅”的特性,遇到喜欢的异性不敢主动搭讪,错失机会又后悔不已,男女都不主动,难以交流更别提交往。
基于此采集样本进行用户画像的构建。
用户画像核心为用户信息的标签化,根据社交关系、偏好习惯和消费行为等信息抽象出标签化的画像。可能包含年龄,性别,工作,喜好等等,以此为基准叠加符合自己产品特征的部分进行具象化总结。以爱呀校园为例,抽象出学霸党,考研党,活泼女,宅男四个角色,并叠加符合产品定位的单身和渴望爱情寻找CP的特征,以此构建用户画像。
爱呀校园用户画像获取一定用户信息和倾向后可以着手制作内容模型,为后期草图应用流做准备。
爱呀校园内容模型草图是最廉价高效的设计方法,可以帮助你提前发现产品复杂性,了解产品架构,甚至产出一些不错的灵感点子,最重要的是可以用来进行最基础的可用性测试,在产品早期发现问题,减少设计成本。
草图 信息架构中本次规范化设计中产出的最高质量的设计点是对社交模式的创新性探索。将从概率论社交模式成功中提炼出来的可信赖性,稳定性社交期望(用户期望有保障的正式而不随意的社交)应用于本产品设计,打造差异化设计,还原真实恋爱社交场景,摒弃探探陌陌所传达出的随意和虚拟社交品格,最终定义了两种社交模式。
1.由社交圈/活动交友引申的CP池概念
即用户开始匹配后有一个时间门槛,类似定期举办的交友活动等,每场活动报名时,即用户开始参与并被注入CP池,活动开始时,即CP池时间门槛抵达终点,然后开始对CP池中的用户进行随机匹配。
2.搭讪模式
模拟现实中搭讪异性的方式,为用户随机生成一些异性头像,可以通过私聊和邀请等机制交流联系,忽感兴趣的情况下可以结成CP,完成任务增进感情。
首页动效视觉稿
其他动效
登录注册 填写表单 首页操作 任务模块本次产品设计过程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求独立完成除去程序开发之外的所有模块任务。从前期调研分析,到中期定义产品功能、层级,输出信息架构的基础构成——用户画像,内容模型,交互库,并基于此完成视觉设计。期间成长很大,包括对于基础用研技法的掌握、进一步学习优化信息架构提升产品可用性的方法、也尝试了基础草图进行产品验证助力产品设计等方法。
项目完全独立完成,用时两周,核心设计期为三到四天,更多时间用在调研分析,和信息架构上,基于可验证的信息数据融合产品思维进行产品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减少了不稳定因素如纯视觉设计,运气设计,纯灵感设计,摆脱设计师原型彩色化的初级设计思维模式,参与到产品设计全过程中,以产品设计者而不是视觉设计者的高度审视产品,打造为用户设计的产品而不是艺术品。越努力越幸运,共勉。